當「綠色消費」、「氣候危機」、「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成為了近年的熱門搜尋關鍵詞,當環保少女Greta Thunberg成為了風聞人物,當互聯網被澳洲山火不幸的畫面所震驚,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環保議題在過去十年邁向了新時代。這個時代裡出現更多關心地球福祉的人們,尤其是Z世代;現代人生活究竟有否變得更環保還需考證,不過至少環保成為了傳媒不得不觸碰的議題。近來開始出現愈來愈多人以性別的角度看環保,發現綠色消費中竟然存在性別差距(Eco Gender Gap)。究竟這是甚麼的一回事?
+延伸閱讀|最新研究指出,氣候危機正加劇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
兩年前,市場研究公司Mintel從英國人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中發現,女性(71%)比男性(59%)更願意過一個更合乎道德的生活(「合乎道德」(ethical)在這裡與「環保」互通),至少女性在回收、節約用水和關掉暖氣方面表現較積極。研究人員認為造成這個現象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女性依然是負責處理家務的那一位;二、對於某些男性而言,環境關懷削弱了他們的陽剛氣質,因為大部分環保廣告和環保商品都以女性消費者為目標,男性出現的反抗情緒進一步被環保廣告和商品定位強化了。
關心環保就等於削弱「陽剛氣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一群學生在2017年發現,原來性別在環保方面起著重要的角色,特別在促成環保行為方面。熱衷報導環保議題的記者Elle Hunt近來在《衛報》撰寫了一篇有關Eco Gender Gap的文章,她引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anet K Swim和《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兩項研究,指環保中的性別差距或許與兩個性別觀念有關:女性被看作天生的照顧者,包括照顧大地;男性較不願意帶環保袋外出,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女性才會做的行為;他們之所以恐懼使用環保袋,是因為害怕人們因此誤會他們是「同性戀者」或較「女性化」。同樣道理,這種情況亦解釋了為何男性較不願意吃素。Eco Gender Gap背後的原因聽起來相當荒謬,卻是一些學者發現的現象。
+延伸閱讀| Greta Thunberg當選2019年「風雲人物」,背後還有更多年輕女性活動家的身影
當七至八成的消費都是由女性主導,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何一些環保商品會以女性消費者為目標,不過近年來亦多了一些環保品牌採取較中性或無性別的包裝,例如澳洲「零碳」和「零塑膠」品牌 By Humankind,因為他們相信環保是與地球上每一個人有關係的。
如果根據上述學者的說法,其實Eco Gender Gap背後述說的較多時是一個性別觀念的問題,而非環保問題。若不消除恐同情緒、對於男性氣質的刻板觀念,也別說環保,這種定型將會繼續滲透和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範疇。
Original cover image via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