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關係可能親密又酸澀、依賴又疏離,彼此相連又彼此撕扯,當中無數複雜的化學反應似乎永遠道不清,也說不明。你們互相相似,特別是嘴角眉梢,些許上揚的角度都如同複製刻印一般;你們又相互不同,出生在各自的年代,歷經著不一樣的人生,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都由彼此交織而成 。
平常的母女關係並不總像電影中所描述的一般:美好又深情,更多是由無數朝夕相處的細碎日常和藏在心裡反複咀嚼的複雜情緒所組成。作為女兒也好,作為母親也罷,我們都不敢輕易談起當中的愛與不愛,因為與之相連的血液會因而流動,情緒會被激起,回憶會隨之湧現,對她所有的感情會輕易就將自己淹沒。處於母女關係裏的你我,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和故事。
親密敵人間的互相較量
「嘮叨」仿佛是媽媽們共同擁有的特權,特別是在家中,母親的控制慾更是佈滿每一個角落,她必須確保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東西要歸類擺整齊、衣服要疊好送進衣櫃、到點了就要準時睡覺……家裏的所有人都要遵循她設好的規則,「媽媽」絕對不允許有脫離軌跡的事情發生。
隨著不斷長大和個性變我成熟,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掌控欲:喜歡按自己喜歡的風格裝扮房間和搭配衣服、喜歡玩到盡興後在深夜偷偷溜回家……那盞在家中一直等待的燈漸漸變得越來越燙,甚至臨近爆炸;不停的爭論、質問甚至柔情牌紛繁打出,期待有一方先舉起投降的旗子乖乖認輸。
這種掌控欲從生活的細節蔓延至了人生的方向:讀哪所學校、選擇什麼專業、找怎樣的工作、如何挑選好男友或好老公……一切都要按照特定且「最優」的軌跡前進;「扯線木偶」的背後是歲月積累下來的經驗,更是血緣中無法逆流的服從。
以前我將你打扮得多好看,現在自己穿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我那麼多優點,怎麼你一樣都沒有遺傳下來?
你為什麼沒有一件事可以做好?
你現在不聽我的,你以後一定會後悔。
一切都是為你好而已。
……
在這場以愛為出發點、以人生長度為計量單位的持久戰裏,我們註定自我掙扎又彼此消磨;只能偷偷隱藏那些被貼上「忤逆」標籤的叛逆心思,小心翼翼地繼續和這位親密敵人在生活中鬥智鬥勇。
互為鏡子的模擬人生
如同人體內複雜交織的血管和神經,感情背後同樣「牽一髮而動全身」,充滿了無法輕易言明的情緒湧動。影永遠追隨光,愛會滋生恨;付出了便渴望獲得回報,離開了就會懷念依賴。一時如同相斥的兩極,一時又如相吸的磁鐵,在互為鏡子的過程中,母女又如一起闖關的玩伴,經歷著模擬人生的遊戲。
我們從母體孕育誕生,是母親最具創造力的「作品」;她希望能夠時刻仔細觀賞,精心打磨,在我們身上投射、重現所有不復返的想象。我們總是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任媽媽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千迴萬轉,最終多半都會回到「比孩子遊戲」上:外貌、學業、才藝、工作……仿佛人手一份評分表,母女二人一起在圈圈叉叉中被判定等級和分數,再從這個評分結果開始「矯正」。
這種對自己無法實現或是希望女兒也能實現的「成功人生焦慮症」,以及希望能打造一個理想中、完美版「自己」的私心,使得媽媽們將她們在社會遇到的問題和摸爬滾打後得到的「武林秘籍」與「功夫」強行傳遞給女兒們,卻未曾想要是這門武功不適合的話是否會導致她們「走火入魔」。
反觀作為女兒自己,我們從幼年開始便一直模仿著作為媽媽的她們。她們建構了我們對於女性的最初認識,讓我們得以了解何為母親與母愛;我們學著她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學著她梳妝打扮的模樣、學著她做飯的姿勢,不知不覺中也學著她的語音語調、學著她的為人處世、學著她感受世界的方式。
似乎個性的覺醒都總會讓人想要擺脫掉與他人相似的地方。長大後的我們發現,自己曾深深扎根於媽媽身上的部分似乎都不再那麼重要,甚至想要捨棄;以前「我也想能像媽媽一樣」的感嘆也逐漸被「我不要變成她這樣」的否定句所代替。
所有的母女都像命運為彼此匹配好的專屬鏡子:在互相映照和模仿中、在「變成」與「不變」之間拉扯與妥協。
今生都是第一次
對於僅此的一生、對於獨一無二的個體而言,我們第一次為人子女,他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或許,許多人生重要的時刻到來之時,我們從來都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只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探索。
我們對越親密的人要求更多,容忍更少。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的我們又何嘗沒有羨慕過「別人家的媽媽」?我們總期待最愛的人應該是最理解自己的人,但自己似乎未曾嘗試去走進她、理解她,於是才發現「強悍」的媽媽也有隱忍與不甘、也有脆弱和害怕:希望女兒能夠學會獨立堅強,又擔心她遭受委屈和傷害;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永遠的依賴和陪伴,又深知女兒終究會成為另一個家庭的妻子或母親……無數矛盾的心裡活動最終可能只化成下定決心後按下的撥號鍵,和小心翼翼問出的那句:「還好嗎?在幹嘛?」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曾描述到: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媽媽和女兒在世界觀和價值觀上的衝突猶如「火星撞地球」,不可調和的生活矛盾又似「水溝油」,甚至有人說互相嫌棄、互不打擾才是母女間最好的「溝通」方式。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重要的是找到只屬於母女二人間最合適的相處方式,放下所有的捆綁和要求,多嘗試理解和包容彼此。畢竟在陌生的人群中,你可以一眼認出她;畢竟今生彼此都是第一次,不如好好關照,彼此依靠,一起走過這漫漫長路。
為你推薦
DESIGN: CHRISTY.L/HOKK FABRICA
12 Ma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