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SKS
如果地球能聽見,你會對地球說一句什麼的話?
對於我們正生活著的地球的未來,你是樂觀派還是消極派?在這個擁有悠長歷史的藍色星球上,人類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文明,然而許多人卻忽視了在這個過程中劃在地球身上的一道道傷痕。如今頻發的氣候問題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我們還要繼續無止盡地傷害這個孕育出你我生命的家園嗎?
最 想 對 地 球 說 「 謝 謝 」 , 還 有 「 對 不 起 」
記得澳洲火光燭天的大火,記得冰島第一塊漸漸消融的冰川,記得威尼斯蔓延全城的水災……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Hf在春季Relationship Issue的最後一個分題「The World And I」,探索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並向讀者們提問:「如果地球能聽見,你會對地球說一句什麼的話?」然後出乎意料地是,大家最想對地球說的不僅是「謝謝」,還有許多句飽含傷感的「對不起」:
或許我們都知道,這些天災或許是地球再也無法容忍人類對其近乎貪婪的索取以及隨心所欲的破壞而發出的「怒吼」。這讓我們切身意識到了生命的脆弱與寶貴,更明白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其實都息息相關,没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是 否 要 放 棄 我 們 的 地 球 ?
從荷里活電影人製作出各類效果逼真的末日題材影片,到藝術家們以地球為畫布創作出驚人的大地藝術,活躍在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描繪著對於未來世界的暢想。
在作家劉慈欣寫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地球正面臨著被太陽災變吞噬的危險,人類卻因如何逃亡的分歧分成了兩大陣營:有認為應該放棄地球並搭乘飛船逃亡的「飛船派」,而另一部分則是堅持應該帶上地球一起流浪的「地球派」。
不同於一般科幻題材作品中,人類離開千瘡百孔的地球獨自尋覓新生機的常規設定,劉慈欣通過這個極具想象力的故事引發了所有讀者的思考:我們是否真的要放棄地球?這樣的質問從書中衍生到書外,從虛構折射進現實,卻仍然鏗鏘有力。
回到現實生活,我們雖然無法準確地預言未來,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存亡是依附著地球的健康。幸運地,我們不是生活在劉慈欣所設想的未來,此時此刻仍然可以安穩地腳踏在這片土地上。只是如今地球所面臨的危險,或許比各類科幻小說中所想象的還要更加嚴酷。
假 若 我 們 繼 續 視 而 不 見
即便氣溫一年比一年炎熱,氣候災害越來越頻發,冰川消融的速度正前所未有地加快,許多人卻仍然認為空氣、淡水和森林可以被永無止盡地索取。這些人只關心著自己對資源是否擁有肆意使用的權利,卻從未想過浪費與污染將會導致一個怎樣荒蕪的世界,而末日則更像是危言聳聽的玩笑。
科學家預測持續的全球變暖不僅會使海平面持續上升,更會加劇颱風等氣候災害;冰川更是儲存了全球約四分之三的淡水,而我們正在流失這些寶貴的資源;生態系統的持續惡化不僅很有可能會使北極熊等動物面臨滅絕危險,更會導致蚊子等害蟲滋生,從而引起疾病大規模傳播的風險。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爭相購買口罩,你是否設想過它可能會成為我們未來生活的必需品?在The Future We Choose一書中,氣候學家們提出環境的持續惡化最先影響的將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屆時被各種顆粒物污染的空氣會使我們咳嗽嘔吐,自由的呼吸將會變成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假若我們繼續置若罔聞,那麼這些「科幻情節」,在未來很可能就會變為事實。
關 鍵 的 2 0 2 0 年
當今年我們在應對疫情帶來的重大危機時,另一方面,自然環境卻得到了喘息機會。研究人員們發現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人類生產活動減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劇下降。雖然縱觀以往經濟衰退導致的碳排放量下降,反而通常會引起反彈後的急劇上升,但2020年似乎發生了一些新的改變,例如巴黎和米蘭已著力於發展城市的自信車道,希望能夠在疫情後鼓勵人們通過騎車和走路出行等。即使如此,世界仍然面臨著在復甦經濟和完成環保產業轉型間獲取平衡的艱難挑戰。
自世界各國於2015年簽訂《巴黎協定》以來,許多積極的舉措已經取得了效果,但科學家們卻提醒了我們為應對急速變化的氣候,2020年必須是採取全面行動的關鍵一年,而事實上我們還有許多事仍未做到。當每個普通人也想為善待地球出一份力時,我們該如何行動起來?
他 們 選 擇 以 自 身 之 力 帶 來 積 極 改 變
在「The World And I」專訪企劃中,Hf深入了解12個關注地球的本地單位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態度,當我們向他們問到「最想對地球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時,聽到最多的回答同樣是「謝謝」和「對不起」。其中環保設計品牌KaCaMa Design Lab的創辦人Match便說:「現階段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傷害你(地球),在未來日子,我希望我們會是與你共同生活的一份子。」
同樣從事時尚行業的設計師Toby Crispy和黃琪也在竭盡全力地探索可持續發展時裝的可能,而天然經期護理品牌裸月LUÜNA的創辦人Olivia則希望能夠通過研發新型女性衛生用品以此提倡「可持續」月事,並且她有信心能夠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We know we f*cked up but I promise, we’re going to fix it」。
除此之外,在觀塘開設素食餐廳Sow Vegan的Pamela,創辦了純素咖啡品牌Sofe Coffee的Terry、Justin、Khloe和Samantha以及以成員Ann Chan為代表的保護豬隻組織「救救港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推廣素食文化;大學生Joyce Leung決心以身體自繪關注環保議題,升級再造產品設計師張瑋晉利用廢物製成產品延續生命,飛仔髪乳創辦人Adam不斷開發環保的營商手法,Rooftop Republic創辦人Michelle Hong在城市的閒置空間建一個個半空農場,而Teresa和Thisbe則希望以「好夠薑」推動本地農產品發展。在各自行業奮鬥的他們均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期望能夠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為 了 做 好 準 備 , 我 們 需 要 承 認 我 們 無 法 阻 止 氣 候 變 化 ?
然而對於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還存在許多消極派。美國作家Jonathan Franzen便曾發文提出一個相當值得我們思考的觀點──他認為如今世界已經面臨著災難性且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然而我們卻忽視這一事實,並假裝世界還可以被拯救。他更指出:「為了做好準備,我們需要承認我們無法阻止它(氣候變化)。」
雖然他覺得即使人們接受了「真相」後,仍然可以選擇以愛為動力,以及以道德為約束善待這個世界,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他所寫的一系列對應「無法避免的氣候變化」建議──若然氣候變化是不可逆轉,你還會減少用塑膠嗎?是的,似乎重新考慮我們的「拯救地球」方針這個說法,也是不無道理。至少,除了「走塑」外,還有更多事情、政策要跟上步伐。
筆者認為Jonathan Franzen的觀點雖帶有浪漫式悲觀的色彩,卻點破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最壞結果。即使我們並不一定認同他的消極末日論,卻仍可與他一樣專注於每個可以改變的當下。無論氣候變化能否避免,比起陷入揣測未來的彷徨不安,行動起來顯得更為重要。正如從我們從12個關注地球的本地單位的故事中被鼓舞的一樣:除了對地球說一聲「謝謝」和「對不起」,其實每個人可以為地球做到的事還有很多很多,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將此以為己任,又是否能真正地踏出那一步。
VIDEO PRODUCED BY HOKK MEDIA
TEXT: SARA Z. / HOKK FABRICA
DESIGN: SONIA C. / HOKK FABRICA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專訪環保The World and I可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