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說話,「相由心生」仿彿真的定義了我們的相貌如何,我們的人品、性格就如何一樣。臉孔可以算是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儘管我們怎樣解釋「愛美是疼愛自己」的一個表現,但也無法否定我們總是那麼努力的打扮自己其實只是給人一個好印象的心理。人的長相是如何真的是關於遺傳學的一個科學問題,不過或許我們可以試着反面解釋「相由心生」面相學的問題,想着想着,人往往禁不住以貌取人可能也不無道理。
人總是會不由自住地受到美麗的事物所吸引,先不在這裡定義什麼是「美麗」,因為你不能否定每個詞語背後的意涵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存在。曾經有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對人的吸引力作出過調查,超過75名的男性和女性分成五至十一人一組進行對話,其後讓他們對自己的組員進行評價,然後再通過參與者對他人評價的人格特徵與個人對自己評價的人格特微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通常他們認為一個人美麗,都會覺得他有組織能力、慷慨等正面個性。研究人員解釋這可能是因為出於好奇心,我們會比較重視美麗的人,也很自然地會想了解那個人更多。以一本書來比喻的話,我們通常都會用封面去評估書藉,如果沒有被書本的封面吸引,自然也不會想要翻開那本書藉。
「積極幻想」(Positive illusions) 現象
不過,另一方面為什麼當我們對一個美麗的人產生好奇時,我們總能發現他們好的地方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積極幻想」(Positive illusions) 現象所致,這種現象是大腦的一種情感認知過濾,大腦為了保持安全感而重新編制出自己認為美好的記憶。這個情況與我們為什麼認為一個好人永遠不會做壞事的情況相似,人當堅信的公正原則受到打擊,會感受到強大的不安全感,大腦將會調節所遇到的「認知失調」帶來的恐慌。正因為不想破壞透過樣貌而建立出的好印象,我們總是會對那個人自行配戴一副濾鏡。
「圓形監獄」理論
從另一角度去想,美麗的人也有要作為善良的人的一個自我意識。十八世紀哲學家邊泌(Jeremy Bentham)提出「圓形監獄」理論,認為將牢房繞着環形設計,房面面向圓心,逆向光源,監視塔建在圓心,當犯人無法看到監視人員,卻會有時刻受到監視的感覺,長期處於不安之中,就會更保持秩序。同樣地,美麗的人知道自己無時無刻都可能受到注視,就沒有辦法做出遺反公正原則的事情。這大概能夠解釋我們為何相信以貌能夠取人這件事情。
但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只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別人。世界沒有一部絕對準確,能看透人心的測謊機,以貌更是不能取人, 正如哥倫比亞大學的分析,人之所以會發現美麗的人有更正面的形象只是因為我們只對美麗的人更有好奇心,更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一個人。你沒有發現一個人個性的魅力,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曾嘗試去了解他。 大腦也會胡亂處理記憶,只有用心感受才是最真實。
推薦給你
DESIGN: CYAN.F / HOKK FABRICA
10 August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lifestyleThe QuestionWellbeing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