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菲律賓女性,人們大概會想起家庭傭工,甚少會想起哲學,更不曾知道原來菲律賓有位重要的哲學家 ── Emerita Quito。
在不重視哲學的社會生活的哲學家
不認識Emerita Quito也不出奇,事實上哲學這回事在菲律賓社會中並不流行。人們所關注的「文化」通常是流行文化,追捧美國歌手Beyoncé、Rihanna等。至於羅蘭·巴特、保羅·利科,就別問菲律賓人他們是誰。事實上,「哲學家」(pilosopo)一字在菲律賓俗語中帶有貶義,指的是那些長篇大論的人。

Emerita Quito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縱使大氣候並不鼓勵人們讀哲學,她並沒有放棄對哲學的興趣,努力看書,努力思考,先後考進瑞士佛立堡大學和巴黎第四大學(當時甚少菲律賓女性能夠到海外留學),1984年獲得法國最高學術榮譽,翌年被封為菲律賓最重要的教育家,退休前在馬尼拉德拉薩大學任教,後來成為了該學府的名譽教授。Emerita Quito精通六種語言,一生發表過超過20本著作 。
「學生眼中的寶貝」
雖然Emerita Quito在課室外並不受歡迎,但她卻是學生眼中的偶像。根據德拉薩大學網站上的介紹,Emerita Quito被稱為「學生哲學家、反叛份子、知識份子,甚至是示威者的寶貝」,她相信學校是應該討論政治的,而學生是「最佳的示威者」。

「儘管我想否認,但我的確是深受法國哲學家沙特影響的,因為存在主義讓我以新角度和深度看待事物。」 Emerita Quito擅長將西方哲學思想應用在亞洲環境中,六十年代菲律賓社會經歷社會改革,民權運動盛行,但就算學生全力投身於社運中,也不忘準時上Emerita Quito的課,因為大家都渴望聽她的真知灼見。七、八十年代,Emerita Quito開始改以菲律賓語寫文章,挑戰其他菲律賓哲學家以母語發表理論,成為推動當地哲學發展的先鋒。「我會嘗試以簡單、清晰的文字書寫,任何人都會讀,我要還亞洲哲學應有的份兒。」
無兒無女 一生嫁了給哲學
2017年9月17日凌晨,Emerita Quito與世長辭,享年88歲。她的曾孫侄女Annie Quito在訃文中懷念Emerita Quito時提到二人相處的時光。原來私底下的Emerita Quito也是賞罰分明的,做得好不會吝惜讚美,做得不好也不會吝惜批評,後輩從她身上獲益良多。最令Annie Quito難忘的一句話就是她對今天迷戀明星的媒體風氣的批評,「很多別人感興趣的東西,我完全不感興趣。而且我不明白為甚麼人需要自拍,我活生生站在你身旁,而如果我要望自己,那邊有鏡子。」
「很多別人感興趣的東西,我完全不感興趣。」Emerita Quito一生就是秉承這種態度,不理環境潮流,只幹自己感興趣和認為對的事。能夠在七嘴八舌的環境下細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或許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Reference: Quartz, De La Salle University
Cover photo via qz.com
同場加映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19 Sept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Her Story女性菲律賓Emerita Quito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