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葉》(He’s a Woman, She’s a Man, 1994)和《金枝玉葉2》(Who’s the Woman, Who’s the Man, 1996)由張國榮、袁詠儀、梅艷芳三個能剛能柔的香港演員主演,最為人知的是袁詠儀在電影中的中性打扮、張國榮主唱的主題曲《追》,還有梅艷芳與袁詠儀的親吻場景。
這部電影中的男女角色非常流動,三人之間的情慾關係,顯示出一種曖昧的酷兒觀點。是男是女,喜歡男還是喜歡女,在這部電影中不再重要。
《金枝玉葉》花絮和訪問
電影的歷史背景也與香港同志運動息息相關。 80年代,香港因為「麥樂倫事件」開展「同志性行為非刑事化」的討論,同運分子發表《醒覺聲明》,政府直至1990年才正式通過草案。1989年才有香港同志電影節,由林奕華和香港藝術中心舉辦。 《金枝玉葉》在1994年出現,是香港電影中反映酷兒聲音的先驅,有文化評論人指電影「以同性戀題材包裝恐同思想」,似乎忽略了電影中多元流動的性別角色演繹,和電影畫面運用所展現出的曖昧空間。
袁詠儀與張國榮
無論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自己喜歡你。
—顧家明(張國榮飾), 金枝玉葉 (1994)
袁詠儀飾演的林子穎,因希望接近偶像張國榮飾演的顧家明,而女扮男裝,隨後她以男性身分成為歌手,成了少女殺手。袁詠儀的性別角色,由香港小姐冠軍和「最上鏡小姐」,轉眼變成迷倒少女的美少男──一切也是通過外表的改造,證明性別角色扮演,是一件非常靈活的事情。不過電影中,她的男性形象,卻不是傳統的陽剛男性,甚至有點「柔弱」;遇上張國榮的角色,兩者之間的「同性吸引」更為有趣。
張國榮飾演的顧家明,本身與劉嘉玲飾演的玫瑰是情侶。玫瑰人如其名般女性化,是傳統性別角色中,大家期望看到的「完美女性」。不過當顧家明遇上林子穎,卻墮入愛河,因為不知道對方是女扮男裝,曾經經歷過「自我恐同」的困境,經過一番掙扎,二人的化學反應和慾望實在太強烈,顧家明接受了自己愛上對方的事實。這是電影企圖踩界又想在安全區中遊走的伎倆,或者導演是故意將袁詠儀的角色塑造得曖昧,令到二人的愛情既不能定義成「異性戀」,也不能說得上是「同性戀」。總之,就是兩個陰柔的「男性角色」相愛,這與生理性別無關。
阿Wing不但踏足樂壇,更進入了家明和玫瑰的感情世界,她率直善良的性格,令家明和玫瑰都相繼不自覺愛上她這個外型中性的「男人」,發展出一段三角關係,但阿Wing又未能表露自己的女兒身。
──《金枝玉葉》電影大綱
在《金枝玉葉》結尾,袁詠儀換上白色裙子,和張國榮在電梯擁吻。有人指這部分再次回歸了「異性戀」的架構,令本身的酷兒定位消失。不過即使袁身穿裙子,她依然蓄着一頭短髮,你說她又變回了女性嗎?看來電影並沒有這個打算:她大可化妝、打扮得更加女性化,不需保留中性的氣質,但是電影的呈現,就是她以中性的模樣,和張國榮熱吻。鏡頭的運用也配合著「性別曖昧」的主題,二人接吻時的半身鏡頭,讓觀眾看到兩個性別氣質相近的人在親吻,而不是「一男一女」。
袁詠儀與梅艷芳
梅:「無論這個世界如何改變,無論你是男是女」
袁:「我都今生無悔。」
—金枝玉葉2 (1996)
梅艷芳飾演的方艷梅,在電影中與張國榮發生一夜情。同時,她愛上了中性的袁詠儀。而袁、張二人的關係因此而變得搖搖欲墜:二人相愛,卻也同時愛上了雌雄莫辨的梅艷芳。
林子穎請求方艷梅扮演她演藝生涯的女朋友,因為顧家明害怕被視為「男同志」,自己的「女兒身」在大眾中依然是秘密。更為曖昧的,是梅愛上了林子穎,她們也曾經發生關係;不過林子穎最愛的還是顧,通過和梅的關係和性愛,她進一步發現了情慾的其他可能性,和女性彼此吸引,是繼前一集張國榮「自我恐同」之後的承接。
顧家明也因為害怕女方變心,而一直渴望引起林子穎的注意,變成了「妒忌的女朋友」角色,可見林子穎是二人關係中的「主導者」。
其中一幕,梅、袁二人反轉男女形象拍「戲中戲」。一向中性打扮的林子穎,竟然扮演女性,梅則扮演男性。梅在「戲中戲」說出對白:「無論這個世界如何改變,無論你是男是女⋯⋯」二人接吻,默認了彼此的吸引和心意。以生理性別來說,她們這一對是「同性戀」,不過以戲中性別氣質的無限變換來說,難以為她們下定義。
《金枝玉葉》系列,「直女」劉嘉玲飾演的玫瑰,一直被排斥在張、袁二人的感情之外,這是同志社群、酷兒們熟悉不過的場面和語言,異性戀的話語系統和酷兒的性別流動實驗,溝通不來。
張國榮、梅艷芳在演藝生涯中,一直不斷實驗各種性別角色。雌雄同體,也雌雄莫辨。若要定義張、梅、袁電影中的性取向,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答案,因為三人的性別角色一直在流動,跟隨情慾而變。這就是《金枝玉葉》的曖昧哲學。
同場加映:
張國榮 ──〈芳華絕代〉 的出生,〈明星〉的離去
Book Club:由女性來書寫女性的慾望,才是真實──台灣作家陳雪的陰性書寫
Hf Shorts: 突破「二元對立」,一位選擇讓性別欄留白的Genderqu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