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的話,就會留意到Mark Zuckerberg與現任妻子Priscilla Chan相遇的故事,有報章曾經羅列出和「極客」(Geek)戀愛的女性們,當中包括了Miranda Kerr、Emma Watson、Lily Cole等知名的模特兒和女演員;亦有網站作家寫出「十個和極客結婚的好處」,善於電腦編程的「科技男生」不僅有創意,更傾向不拘小節和忠誠一點。
延伸閱讀:身份豈止Facebook創辦人太太!Priscilla Chan的故事你要知
不管科技領域的男生是否「夢中情人」,在這個數碼年代,以往被視為「不善交際」的「極客」,早已領導了世界潮流;不過我們還是要記得,科技男生的另一半,並非單單「妻子」、「背後的女人」而已,而是有看法、學識和視野的獨立女性,例如微軟創辦人 的妻子Melinda Gates、 Steve Jobs的遺孀Laurene Powell Jobs和Amazon創辦人的妻子MacKenzie Bezos。
堅持科技界性別平等的Melinda Gates

鼎鼎大名的世界首富之一、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和另一半Melinda Gates在1994年結婚,兩人有三個孩子。她是個強勢的女性,也是微軟互動介面的掌控者,Publisher、Microsoft Bob、 Encarta和Expedia也是她有份開發的程式。現在,她身兼華盛頓郵報的董事,讓人想起郵報剛起步時的女性掌舵人Katharine Graham,讓業界不只由男性記者主導。
她大學主修電腦科學,在當時1987年, 主修電腦科學畢業的比例,女性佔三分之一,但是現在在電腦科學課程中畢業的女性人數,不足五分之一。在科技工業成為世界支柱的年代,每個企業也需要電腦科學的協助,在這方面的女性人才少之又少,據她指出,更大的問題是:「大部分的科技資金掌握在男性手上」。
我們可以想像,電腦編程由男性壟斷,研發出來的產品定不能滿足女性用家的需要,她曾指出蘋果的健康手機程式「沒有包含女性經期追蹤」的一環,形容這是「明顯的錯誤」(’Blatant error’ )。若希望能透過電腦科技來改善社會,就必須有更加多元的製作班底。 除了和丈夫成立慈善基金,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她更以個人名義,著手推動科技界中的性別平等,協助女性進入這個行業、並在這行發展。
除了關注科技界中缺乏女性班底的問題,她亦提倡更多家庭假期,讓在職父母能有時間照顧有需要的家庭成員。同時,她亦關注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她指出,美國的女性比起男性,每天的工作量多出九十分鐘。她曾經在TED講座中,呼籲幫助女性取得生育控制的方法。
她一切的動力,來自於想要改變世界的心願:「怎樣以我所想改變社會? 在我消失之前,我想留下什麼?(‘How to do I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How do I want to leave things when I’m gone?’)」
推動教育平等的Laurene Powell

在1989年遇上Steve Jobs的Laurene Powell,當時還是史丹佛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生,兩年後他們結婚,育有一子一女。在丈夫的蘋果生意一直發展的同時,她在1997年便成立了College Track這個協助弱勢高校生就讀大學的平台,幫助一些沒有足夠資助的學生申請高等教育入學等。除此之外,她也是網上免費公開課程(MOOCs)平台Udacity的顧問之一,為公眾提供免費的科技課程。
她在新聞媒體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除了在2017年成為The Atlantic雜誌的股東之外,她也是Emerson Collective的創辦人。Emerson Collective就像Lily Cole成立的impossible.com,結集科技、電腦工程的人才推動社會平等,也在教育和政策方面協助美國的移民和貧窮人士。

她在丈夫去世後,成為科技工業中最富有的女性,但她並沒有原地踏步,而是走了一條和「蘋果產品」形象和價值完全不同的路,協助弱勢和貧窮的下一代。她的感情生活在丈夫逝世後並沒有停下,她和前華盛頓特區的市長Adrian Fenty公開了戀情,除此之外,她還是一直低調地以自己的學識改變社會。
身為小說家的MacKenzie Bezos


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的另一半MacKenzie Bezos曾經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創意寫作課的學生,曾經寫過《The Testing of Luther Albright》並獲得美國圖書獎,在2013年推出小說《Traps》,講述四個洛杉磯女性的故事。相比起前面兩位,她似乎比較內斂,擅於寫作之餘,亦對於丈夫發跡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剛畢業、在紐約工作的時候,她遇上了Jeff Bezos,主動追求對方的她,在交往三個月後結婚。丈夫向她提起自己想在互聯網賣書的創業念頭,她便放下紐約的一切,雙雙搬到西雅圖,一個寫書的、一個賣書的,在沒有什麼營商概念下,一起創業。
她兼顧寫作和照顧孩子的生活,反映出作家這項工作不太被當成一回事,不像律師、教師般上下班時間和工作地點分明。頭兩名孩子的出生,讓她無法兼顧寫作的志願;在生下第三個小孩之後,她便意識到自己要投放多點時間在寫作上。也許她的丈夫工作太忙,忽略了太太也有自己的事業考慮吧。

不過MacKenzie Bezos對於丈夫的愛護和支持,可謂羨煞旁人。美國的記者Brad Stone曾經出書講述關於Amazon的營商手段,例如逃避銷售稅、創辦人強烈的競爭心態等等。MacKenzie則在這本書的Amazon銷售頁上,留下一篇反擊的評論,表示作者所言非實,更指出「平衡的旁述」是非故事寫作非常重要的一環,認為作者偏頗抹黑丈夫。以文字為業,她能寫出優秀的小說,也會以文字捍衛自己最愛的另一半。姑勿論對於Amazon的批評是否真實,MacKenzie Bezos對於另一半的堅定和支持,已經令人讚嘆非常。
同場加映:
政治是冷酷的,但是愛情不是──三位愛上政治家的女性
Michael Aris:像他那樣支持自己追夢的男人,妳找到了嗎?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19 Febr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