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大家怎樣看蘇麗珍與周慕雲的結局?
如 果 有 多 一 張 船 票 , 你 會 不 會 跟 我 一 起 走 ?
這句聽到爛熟的台詞,相信勾起了許多《花樣年華》粉絲的回憶。已經20年了,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也不曾存在,而這張船票終究沒有衝破「如果」兩字。當回望這段已消逝的交錯年華時,大家仍對蘇麗珍與周慕雲的結局感到可惜嗎?抑或你早就看透了當中的遺憾?剛好今年是《花樣年華》上映的20週年,電影同時也在康城影展的「康城經典」( Cannes Classics)片單上映修復 4K 版本,那就讓大家再度細味有關 《花樣年華》的十三事。
《 花 樣 年 華 》 與 《 對 倒 》
在《花樣年華》的開首與結尾部分,均節錄了香港作家劉以鬯的《對倒》。儘管電影與小說的情節不同,但兩者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倒》的命名,源自郵票學裡的一個術語「Tete- Beche」,意指一正一負的雙連郵票。身為「郵票控」的劉以鬯,在1972年曾投得一張「慈壽九分銀對倒舊票」。這不但是首批出現的對倒郵票,同時也激發起劉以鬯的創作靈感—將「一正一負」轉化為小說的雙線格局。來到《花樣年華》,王家衛把這種並行發展的敘事手法轉化成電影語言,其不但指向一種光線與色彩,聲音與畫面之交錯,同時也暗示蘇麗珍與周慕雲交錯的命運。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
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劉 以 鬯 與 周 慕 雲
假如對片尾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電影有「特別鳴謝劉以鬯」。當年劉以鬯被問起這件事時,他笑言自己也不太清楚原因,真正的答案應該要由王導回答。從作品層面去分析,受到上海新感覺派所影響的他,在《對倒》裡流露著一種意識流與蒙太奇的電影書寫,這種手法深深影響了王家衛的拍攝。與此同時,他也透露周慕雲的角色實際參考了劉以鬯的生平,而兩人私下也有所接觸。
小 松 左 京 的 《 殉 情 》
除了《對倒》之外,電影實際參考了小松左京的手掌小說《殉情》。1931年出生的小松左京,在京都大學主修文學,更對於科幻及恐怖題材的小說深感興趣,因此被譽為「日本科幻界的推土機」。由《日本沉没》到《復活之日》等名作,也奠定了小松在文學界的地位。
至於短短四頁的《殉情》,女主角則子與男鄰居正是蘇麗珍與周慕雲的原型。起初,兩位己婚者也指自己的配偶因事不在家。直至因喝醉而趕不上電車後,兩人在小旅館裡「酒後吐真言」,只是結局比起《花樣年華》更加恐怖….
「是妳丈夫搶了我的妻子。」男人冷冷地說。
「不,」則子答道:「是你太太,她搶了我丈夫!」
二人殉情的屍體,在山中湖裡浮昇上來之後,
從二人的房間裡,個別被發現了隱藏的屍體—丈夫,與妻子。
-《殉情》,小松左京
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樣年華》的英文片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其譯名靈感源自英國歌手Bryan Ferry所唱的I’m In The Mood For Love。這首充滿著懷舊味道的老歌,不但與電影的情節及調性契合,也隱藏著王家衛對老上海的想像。
被 浪 漫 化 的 拍 攝 模 式
作為知名大導演,坊間也對王家衛的拍攝模式相當感興趣,更有不少演員期待得到他的欽點。作為電影界的「慢工出細活」代表,他曾透露《花樣年華》一共花了十五個月時間,同時又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及演員騰不出檔期的問題。至於蘇麗珍與周慕雲的結局,其實也是到拍攝的最後一刻才決定。對他來說,劇情的走向從不是由導演預先決定,而是讓故事自己發展。如此獨特的拍攝手法,他坦言不是個個能支持得住,又認為傳媒把他的拍片方式浪漫化。
張 曼 玉 化 身 為 「 問 題 少 女 」
在長達十五個月的拍攝裡,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也遇到不少難題。為了滿足捉摸不定的王家衛 ,張曼玉直言初期的自己相當焦慮,又自覺做得不好,於是不斷地向王導發問。因此,梁朝偉笑言對方是「問題少女」,同時建議她不用刻意測度導演的想法,只要演出自己心中的蘇麗珍就可以。日子久了,張曼玉也意識到導演的即編即演,目的是要給予演員更多的發揮空間,難怪她會說:「到後來我就沒有問了,因為問了都是白問。」
歌 曲 「 大 雜 燴 」
「音樂, 不只是氣氛營造的需要, 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
對王家衛而言,電影不單單是由光與影所組成,音樂也起著重要作用。在《花樣年華》的配樂裡,由譚鑫培的京劇《桑園寄予》、上海老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及《雙雙燕》,到Nat King Cole的拉丁爵士歌及意大利作曲家Michael Galasso的Angkor Wat Theme,也成為推進情節的重要元素。提到最印象深刻的歌曲,又怎能不提那首華爾茲之歌Yumeji’s Theme。在整套電影裡,這首歌一共出現了八次,並記錄了二人由相遇、相識、相愛到分手的心路歷程。
蘇 麗 珍 的 旗 袍
倘若閣下是時尚迷,那麼必定會對蘇麗珍的「旗袍秀」為之瘋狂。在20多套的旗袍裡,均由美術設計張叔平所設計,並由銅鑼灣朗光時裝的梁朗光師傅手工縫製而成。單是準備造型與上妝,張曼玉得花五小時去準備,而且飽受細高跟鞋的折磨。
當細心咀嚼舊式旗袍的背後隱喻時,你會發現它不但成為了蘇麗珍的身體語言,更象徵著她的傳統女性身份。對她來說,堅守貞操道德永遠比起自己的真感情更為重要。無論心裡有多想與周慕雲開花結果,但她注定要成為傳統的「產物」,向世俗妥協。與此同時,旗袍緊得讓她動彈不得,令她的行動、姿勢與說話方式間接被限制。在這種「規矩式」的穿搭之下,好像成為了一把嚴苛的「道德之尺」,導致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
糯 米 雞 與 芝 麻 糊
由各自各買麵,到兩人共享一碗麵,《花樣年華》裡的食物也見證了兩人的情感變化。在選擇食物的過程裡,王家衛似乎也花了不少心思,特別是糯米雞與芝麻糊。這兩種充滿黏纏感的食物,正正表現了兩人曖昧不清的關係。
封 閉 的 空 間 , 抑 壓 的 心 理
綜觀王家衛所營造的電影空間裡,通常也離不開一種隱晦與封閉性。假如《墮落天使》以空間呈現出一種孤僻與漂泊無根,那麼《花樣年華》則是一種曖昧不清的心理流動。電影一開始,周慕雲和蘇麗珍於狹窄樓梯擦身而過,而這也成為了兩人初相識之地。至於房間外的走廊,其可看成是一種情慾解放的道路,但值得留意是只有蘇麗珍不斷掙扎地游走,而周慕雲早在盡頭站著。然而最標誌性的情感空間,必定是蘇麗珍房間。在拍攝兩人吃麵的一幕時,周慕雲和蘇麗珍生怕鄰居發現而惹來閒話,同時鏡頭一直沒有拍攝到房間全景。如此節制而小心翼翼的關係,某程度反映了兩人的抑壓心理。
懷 舊 符 碼
「大家上海人嘛!」在整套電影裡,王家衛以不同的視覺元素營造出一種懷舊的氛圍,由復古美豔的旗袍、花紋牆紙和窗簾,還有電飯煲、 留聲機、 打字機及舊式電話,以及金雀餐廳的黑胡椒牛扒等等,這些符碼不單單是想要呈現香港的六十年代,同時也是對紙醉金迷的老上海之迷戀。1963年,年僅5歲的王家衛遷到香港定居。縱使人已離開,但在他的弄堂生活仍充滿著老上海的痕跡—上海煙、上海老書報到上海老電影等等。故懷舊為之眷戀,也許是滲雜著王家衛的個人情懷。
《 阿 飛 正 傳 》 與 《 2 0 4 6 》
到底蘇麗珍與周慕雲的結局是怎樣?除了細看《花樣年華》外,《阿飛正傳》與《2046》也能找到兩人的感情線索。特別是《阿飛正傳》裡的蘇麗珍,以及《2046》的樹洞情節,也與《花樣年華》的延續。
+延伸閱讀:Film Club:一生,至少經歷一次王家衛式的愛情故事
直 覺 行 先 的 誠 實 導 演
縱使坊間有許多王家衛的分析研究,但他坦言自己是以直覺做決定的人,同時又認為電影很難用語言分析的:「電影很像食物,你吃後齒頰留香,但卻很難用語言將那種味道準確地向他人形容出來。」因此,他認為當導演最重要的是誠實,對自己誠實,並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拍電影。至於其他人怎樣看,那就交由他們自說自話。
參考資料:
潘國靈, 李照興主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策劃:《王家衛的映畫世界》(香港 :三聯書店, 2004年)。
姜鑫:《春光映畫王家衛》(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4年)。
劉永晧:《失衡的電影文本 : 王家衛電影分析》(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5年)。
延伸閱讀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29 September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