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你大學有繼續進修視覺藝術,否則一般人對於文藝復興的認識,就只有中二、三西史科老師對《蒙娜麗莎》的輕描淡寫。為甚麼今天的女人需要認識文藝復興的名畫?因為它們正好是一面鏡子,照出現今「美麗」的荒謬。
今天的女性面對著不同的壓力,自我形象是其中一個常常讓女人感到煩惱的東西。不是我們不想「愛」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時時刻刻都被修身美容廣告、完美明星selfie、雜誌封面上的cover girl轟炸,不斷告訴我們要怎樣改變自己才能稱得上是「美」──沒有雙眼皮?用眼皮貼吧。沒有高鼻子?現今的整容技術很高超呢 。沒有長腿?用美圖秀秀P一P。我們活在一個不真實、充滿掩飾的虛擬時代,而科技鼓勵了我們去維繫著這樣的一個生活狀況。
宏觀歷史,我們不難於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窺探得到不同時代的審美觀。白居易的《長恨歌》以「溫泉水滑洗凝脂」形容楊貴妃,透露了唐朝人以肥為美的審美標準;維多利亞時期的黑白照告訴我們,英國人冒著生命危險追求小蠻腰,用馬甲虐待自己為求換取沙漏身形;泰國北部長頸族婦女不理銅圈對肩膀所造成的影響,將傳統薪火相傳。
從文藝復興的名畫中,我們可以認識七百多年前歐洲人眼中的美女── 圓臉蛋、雙下巴、有曲線、有肚腩、下身豐滿但不大胸等等都是名畫中女主角的特徵。原來,當時的人認為上帝賜予最天然的身材就是美。曾經,有藝術家Lauren Wade 嘗試用現今的審美標準把文藝復興美女 photoshop過來, 結果經過修改的美女樣子變得奀嫋鬼命,反而顯得更加糟糕。

Photo courtesy of Lauren Wade

Photo courtesy of Lauren Wade

Photo courtesy of Lauren Wade
放眼世界,其實審美標準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變更,今天少女流行thigh gap,明天她們可能全都跑去隆Nicki Minaj 大屁股 ,無論你怎樣追求外表的「美」,到最終那種所謂的「美」也不能化作永恆。身體會受年齡侵蝕,唯有心靈的健康才能使人活得快樂。與其對著Instagram葡萄和嘆氣,何不給腦袋和心靈一點空間,追求一些更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真善美?
17 October 2014, 10:49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