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25日,愛爾蘭就是否解除墮胎禁令進行歷史性公投,公民大比數(66.4%)支持廢除第八修正案,政府將起草法例,允許懷孕12週以下的女性在不受任何條件約束下墮胎。一位BBC記者近來撰寫了一篇文章,記錄她被派去愛爾蘭就是次公投和投胎議題製作紀錄片的見聞,文章中肯而富有人性,十分值得閱讀。當中一段關於公布結果後支持者的反應令筆者十分深刻,筆者將該部分翻譯如下:
公投當日,支持和反對兩方陣營聚集在都柏林見證點票結果,由於前一晚的統計預計了支持那一方勝出,反方變得鴉雀無聲,從氣氛就能感受到,支持那方知道他們即將取得勝利。然而,整體氣氛並不充滿歡慶,反倒充斥著如釋重負的感覺。雖然是次公投將一件十分私隱的事情搬上國際舞台,但墮胎在愛爾蘭社會依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鮮會在家中或公眾場所談論。曾經墮胎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因為畸胎或強姦而墮胎的,並沒有在街頭慶祝。她們表現激動,如釋重負。當日情境絲毫不像愛爾蘭通過同性婚姻合法那天,公投結果後人們走到街上大事慶祝。
—Ellie Flynn, “Ireland’s abortion vote: The fight for women’s bodies goes on”
墮胎與「如釋重負」
「如釋重負」這個字很觸動筆者。先撇開道德和宗教討論,嘗試切身處地代入意外懷孕的女性的角色。當第八修正案還未有廢除之前,胎兒跟母親是享有同等的生存權利,因此法律並不允許墮胎,除非母親生命受到威脅。換句話說,以前強姦、亂倫和畸胎的情況,在以前一般不足以成為合法的理由去墮胎。在這樣的情況下,愛爾蘭女性唯有越洋到英國墮胎,至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則被逼使用非法途徑。在如此嚴謹的法律下,難怪有愛爾蘭女性會認為憲法並未有保障她們的生育權以及安全。
不論是甚麼原因,總之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意外懷孕,對於女性來說是很大的打擊。突如其來的新生命徹底打亂了女性原本的生活和計劃,時機不對,心理和實際上(如經濟)毫無準備,亦非生育和育兒的理想狀態。每個人當然要為到性行為的結果負上責任,但實際上可以有很多原因導致懷孕,例如性暴力、避孕工具失效等,要知道,安全套和避孕丸成效再高也好,仍然分別有2-15%和1-9%的機會會失敗。
若果法律容許意外懷孕的女性有另一個選擇,墮胎可能是改寫她們命運的方法。
誠實表達「如釋重負」之重要
於荷蘭運作的國際機構兼網絡社群Women On Web由學者、醫生、過來人和志工組成,向全球女性提供安全墮胎支援。藝術家Renata de Andrade兩年前與機構創辦人兼醫生Rebecca Gomperts製作了一段有關服用藥物流產的動畫,並翻譯成十種語言,圖文清楚展示服藥後女性會遇到的狀況──流血、絞痛、不適。值得留意的是,短片以直白、純說明的手法表達,將墮胎視為普通的程序,就如感冒時吃藥般正常。
Andrade去年接受訪問時提到,她刻意將墮胎描繪成正常不過的程序,製作短片時她想到很多女性往往都是要單獨作決定和面對,因此當片中女性收到郵寄而來的藥物後,她們不禁展示笑容和舉起大拇指,這片段曾在網絡引起爭議。「呈現如釋重負的感覺有何問題?重要的是要讓觀看短片的女性感受到如釋重負,並且不會因為到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而產生罪惡感。角色臉上的笑容,是要告訴女性,感到如釋重負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Andrade又再說:「站在意外懷孕的女性的角度來看,當女性收到藥物,她便重拾了她的生活。沒有藥物,她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女性主義、墮胎與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結梅博士2007年在《中外醫學哲學》中撰寫了一篇名為〈女性主義倫理與香港的墮胎問題〉的文章。她提到,女性主義倫理主張從婦女的具體經驗出發,而非以抽象思維或假設性問題來探討墮胎議題。她認為女性主義的貢獻,並不在於高舉女性的墮胎權比胎兒的生存權重要,而是讓我們跳出傳統倫理非此則彼的二元框架。女性主義確立女性是具道德思考能力的主體,透過聆聽女性的聲音,發展一套新的倫理觀──關懷倫理。
她引用學者R. Tong指,關懷倫理以關懷而非道義為動機,著眼關係而非權利,考慮特殊處境而非純粹應用普遍性原則。在關懷倫理中,個人與他人並非對立,而女性在考慮墮胎時往往會從整段關係的角度思考,例如對胎兒和對其他人的照顧責任等。而談及責任時,女性又會關心平等就業的權利。與其討論墮胎的對與錯,黃氏認為倒不如關注墮胎背後的問題,以及女性所面對的社會壓迫,包括身體自主和性自主。
在香港,假若遇上強姦、亂倫和畸胎等類似情況,孕婦生命和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又或者年齡不足16歲,女性是可以合法墮胎的。雖然女性在香港享有一定程度的墮胎權,但女性在行使墮胎權時往往會遇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歧視,黃氏在文章中亦舉了不少例子,包括家計會醫護人員對墮胎女性抱有偏見,將道德觀強加於女性身上,以不同理由先後拒絕一位希望發展事業的女性的墮胎和絕育要求。
黃氏所舉的例子中,沒有一位女性能夠「如釋重負」。她們背負著「女人生仔天經地義」的社會期望,求醫過程中遇到歧視,即使最後成功合法地墮胎,社會也沒有為墮胎後女性提供足夠的身心靈支援。2016年,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總監林寶儀亦曾經撰文批評本地墮胎資訊不流通和終止懷孕服務嚴重不足的問題。
意外懷孕,不只會發生在少女身上,其實已婚、未婚,任何一個適齡女性都有機會意外懷孕。墮胎問題,不能避而不談,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或者蒙著耳朵去談。性自主、兩性平等、平等就業、托兒服務等全部都是談生育權時不得不觸碰的議題,社會必須要聆聽女性的聲音,建設一個安全、開放的討論空間,才能好好了解女性選擇背後的原因,為女性提供適合的幫助,制定相關政策。
推薦給你:
Career Girl Guide:生小孩會對女性事業造成阻礙?5位女性的看法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26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