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英國、蘇格蘭和威爾斯,若一個人在生前被驅逐出教會,他的家人就會聘請一名「食罪者」(Sin Eater),來赦免人生前的罪行。
Sin-eater:a person formerly hired to assume the sins of a dead person by eating food placed near the corpse.
──Merriam-Webster
食罪不代表要吃掉這個人的屍體,而是在葬禮上把麵包和飲料(通常是葡萄酒或啤酒)放在屍體上,食罪者再坐在屍體前吃掉這些麵包。死者的家人相信,食物會吸取死者的罪行,一旦被吃掉,所有的過錯就會傳遞到食罪者上;食罪者吃後會宣告:「靈魂已經輕鬆地離開了,死者可以安息。」
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食罪人,村民相信這個人每做完一次儀式,就會變得越恐怖。雖然食罪者付上看似沉重的精神代價,但他們每每只獲得相當於今天幾美元的報酬,那為甚麼在這個宗教時代裡,會有人甘於「犧牲」自己的靈魂,來換取死者的救贖呢?皆因他們不少都是窮人,經濟上負擔不起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以貪圖食罪時的麵包和酒來果腹。
食罪者這種職業的出現,源於當時人們對罪惡的恐懼,深信最愛的人只有無罪才能歸於天國。 歷史上已知的最後一個食罪人,是來自英格蘭的Richard Munslow,1906年他去世後,食罪就已絕跡。不過這個傳統行業卻為電影提供了題材,例如《最後的食罪者》(The Last Sin Eater)和The Order等。
大概每個宗教都是為了導人向善,如果因為害怕將來受到懲罰,而把罪行轉嫁他人,就是扭曲了宗教的原意,再多的儀式也似乎無補於事。
Reference: Wikipedia, atlasobscura, io9
TEXT: NANA W/HOKK FABRICA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延伸閱讀
11 August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culture for dummies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