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體在藝術界是經常出現的題材,但在態度較保守的國家則另作別論。最近英國藝術家Damien Hirst在卡達首都杜哈(Doha)的席德拉婦幼醫院放置了14座巨型青銅雕塑,名為 The Miraculous Journey (譯:神奇旅程),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座裸體雕塑,引來保守主義者的批評,看來這位具爭議性的藝術家的創舉本子上又要多記一筆了。這次的神奇旅程訴說「生命」的故事,非常符合他一貫的作風。
《神奇旅程》
其實 The Miraculous Journey 早在5年前已經亮相,但最近才正式揭幕,為了平息反對者的怒氣,大會還安排了一個男孩背誦《古蘭經》有關生命形成經文;作品呈現了胎兒母親子宮從受精到成人形、出生的歷程。如果它放在其他國家的話應該不會惹起爭議,但Hirst還是覺得放在這裡「很完美」,你就知道「挑起辯論和思考」根本是他的興趣之一。
用死亡來關注生命
胎兒雕塑可能已經是Hirst最「正常」的作品,為他摘下1995年透納獎的是《母子分離》(Mother and Child, Divided),他用鏈鋸鋸開了小牛和母牛,將之浸泡在甲醛中;而作品《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1991)則是把一條十二呎長的虎鯊泡入甲醛──同樣的手法,建造了Hirst獨有的風格和定位。他用死亡來討論生命,配上畫龍點睛的標題,展覽時人們更可以穿梭在標本之間,進一步引領人關注人、動動的生命價值。
It’s good to have a title that’s not just one word. If you’re gonna title it, you might as well try and say something.
(標題不止是一個單字的話會非常好。你命名一個作品時,可以嘗試表達一些意念。)
不過能賺來如此大的光環,Hirst當然承受著不少批評。他以屍體和浸泡甲醛的手法塑造了詭譎的氛圍,非常引人入勝,但並非所有動物都是自然死亡的,意味著有動物因為他的藝術概念而被殺害,所以動物關懷團體和人道組織等都不同意Hirst的做法;亦有人覺得他是喧眾取寵,利用動物殘軀來博取注意。
關於藝術自由與道德的衝突,Hf之前也有提出過,可說是場難以得出結論的討論。Damien Hirst之所以成功帶起人們對生命的體悟,很大程度是依賴這種殘忍的處理手法;如果動物們死得有意義、有尊嚴的話,Hirst所作的行為又能否得到寬恕和理解?
同場加映:
Art Film:如果你愛藝術,也會喜歡這7套電影
中國時裝設計師郭培首個溫哥華展覽Guo Pei:Couture Beyond
David Hockney 最貴畫作裡的男孩是他曾經最愛的人嗎?
23 Novem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