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 Her Lens:她在48歲第一次拿起相機,卻成為維多利亞時期帶領「缺陷美學」的攝影師
HF Crewon March 6, 2017 at 12:00 am
在這個每每追求創新獨特的當代藝術世界中,「反叛」這個負面的形容詞彷彿成了一個最好的褒義詞,而為這個形容詞賦予這一層新的意義的人正是那一群堅持自我風格的藝術家。今天一起來認識其中攝影界的代表,為攝影藝術掀開新的一頁,維多利亞時期最偉大的女性人像攝影師,她就是朱麗亞·瑪格麗特·卡梅隆( Julia Margaret Cameron )。
1863年,卡梅隆48歲的生日,她收到了女兒送的禮物──她人生的第一個攝影機。這部攝影機成了卡梅隆人生中的一條重要鑰匙,為她那壓根兒和藝術沾不上半點關係的道路開啟了一個新的出口。對於2017年的現代,48歲的新手攝影師可能不算是甚麼值得驚奇的事。不過在當時的維多利亞時期,一個48歲有兒有女的婦人開始接觸在當時一直被認為是男性玩意的攝影藝術,卻是一個非常前衞的舉動。不過,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聞名傳世,並不是因為她是當時倫敦攝影學會少數的女性攝影師,而是因為她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
From the first moment I handled my lens with a tender ardour, and it has become to me as a living thing, with voice and memory and creative vigour
──Julia Margaret Cameron
(譯:從一開始我就用我溫柔的熱情去控制我的鏡頭,它以聲音、記憶和創造力變得有生命)
卡梅隆的作品焦點模糊、不清晰,也像是有點污跡,看起來不太整潔。當時的人批評她的作品充滿失誤,甚至將她的作品視為「骯髒」。她卻反駁那是故意。在她的人像攝影中,多了一點夢幻的朦朧,是富有感情的,不僅可以看到被攝者的容貌,仿似也能看到其靈魂、情緒。她曾說,她希望透過攝影機記錄的不只是人物的外在容貌,更是他的內在神韻。攝影機是機械,快門的每一下閃動可以準確記錄每一個瞬間,比起繪畫,攝影最大的優點是「形似」。但我們卻忽略了鏡頭前後的「人」,任何的記錄方式都只是一種「再現」,作品中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是那種能引起共鳴的「人的感受」。
卡梅隆對於她自己的作品,她下了這樣的見解:每一個被模糊的焦點,都是一種美。她不會刻意將攝影機調到一個清晰的焦點,也不會沖洗掉每一個出現在她作品中的污點,別人覺得是必要被刪除的失誤,她卻認為是值得珍藏的瞬間。這看來不僅是她創作作品的理念,或許也能解讀成她對人生的看法。
Through Her Lens,從她的鏡頭裡看見…
《古怪中帶點不安的時尚照,這是荷蘭攝影師Mirka的超現實攝影哲學!》
《以「純我」角度拍攝日本女性!她是美日混血攝影師Monika Mogi》
《絕不色情的裸照,看過這輯作品更會讓你對自己的身體改觀!》
TEXT: WING-IN F / HOKK FABRICA
DESIGN: CYAN F / HOKK FABRICA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