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抽象畫,我們大概會想到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作品,以點、線、面描繪一些與現實、自然現像無太大關係的畫面,俄羅斯的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的作品一向被認為是初期的抽象作品,不過我們似乎算漏了她的貢獻,她就是 Hilma af Klint 。
延伸閱讀:《Art for Dummies:一位陽光燦爛,一位神經質,兩位都是畢加索的情婦》
早在康定斯基、馬列維奇、蒙德里安之前,大約1906年時,Hilma af Klint已經發展出一套抽象畫的繪畫模式。她自小生活於瑞典梅拉倫湖的島嶼Adelsö,被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包圍,無疑啟發了她的早期山水作品。
最初Hilma af Klint主要創作寫實主義的作品,但到她的妹妹Hermina去世後,她開始朝另一個方向發展——精神層面。這或許也與Klint的家庭有關,她出生不久就接觸神智學,後來更與4位女性朋友組成了「The Five」小組,以寫作和繪畫去探究肉眼看不到世界,與靈界溝通;她深信,世上所有宗教都由同一學說演化出來,所以所有信徒都只是以不同方式走向統一的境界。Klint畫作中不乏複雜晦澀的象徵和符號;在越來越物質化的社會裡,Klint就以繪畫來在心靈層面中與意識對話。
延伸閱讀:《Awesome Art 084: 立體派重現!這位北歐女生的畫作充滿畢加索的影子》
為了釋放潛意識,Klint甚至試過讓手隨意在畫紙上作畫,即「automatic drawing」,Klint開創了這些具裝飾性的幾何圖形,這是她獨有的視覺語言,《The Paintings for the Temple》(神殿系列)就是她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系列。
The pictures were painted directly through me, without any preliminary drawings, and with great force. I had no idea what the paintings were supposed to depict.
(譯:這些作品就這樣被繪畫出來,沒有打草稿,創作過程直接、充滿力量。連我自己也無法用言語形容它們。)
現在聽起來很艱深難懂,何況當時的觀眾,所以即使Klint留下了過千作品,她也只願在在世時展出其中一部份,拒絕讓人看到她的抽象作品,並在遺囑裡規定,只有在她去世後20年後,才能將它們公諸於世;因為Klint深信唯有到了那個時候,世界才準備好理解作品的意義。當然現在的我們已能看Klint在當時前衛的作品,她的名字也終於在多年後的今天得到了人們的關注。
閱讀更多
DESIGN: LAWRA / HOKK FABRICA
4 Sept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Her Story畫作藝術藝術家Hilma af Kl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