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雲在跑,閉目聽風經過,
在春季Relationship Issue裡,The World & I 這個分題,
我們從多方面探索,嘗試築一條橋,通往一個美麗新世界。
#HFASKS
當所有的「附近」都消失了,我們還剩什麼呢?
我們總是嚮往著遠方的世界,「詩與遠方」,遠方會被人們和「詩」這樣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而眼前的事物卻往往和「苟且」、「瑣碎」放在一起。我們的「附近」在一點點被忽視,一點點消失。但是我們的「附近」正是別人的「遠方」。當所有的「附近」都消失了,我們還剩什麼呢?
上海的一位朋友每次看到電視節目將當地特色建築「老洋房」描述得古色古香時都要嗤之以鼻一下。因為曾經在老洋房玩耍長大的他覺得這種房子並不宜居:樓內採光較差,室內總是陰沉沉;樓梯狹窄,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地板老舊,走起路來吱吱呀呀地叫。對於適應現代住房的人來說,在老洋房生活有諸多不便。但是很多沒有去過老洋房的人們卻對這些建築情有獨鐘,寄託了自己嚮往舊時光的情懷,這些年也有老洋房被重新改裝成景點吸引遊客。因此一方面很多人遠道而來去上海參觀老洋房,另一方面,如我這位上海朋友一樣的部分當地居民卻很久都沒有去老洋房看看了。
+ 短片回顧|專訪白海與杜可風:消失中的純真《白色女孩》
在香港,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舊時的唐樓、士多、大排檔都承載了很多代人的記憶,但身邊已經越來越少看到它們蹤影,似乎也未引起太多人的關注,假期裡我們更願意去遙遠的地方旅行,而不少來香港的遊客卻四處尋覓這些已經屈指可數的舊時代遺跡。
如今網絡發達,想要了解遙遠國度的風土人情乃至查找旅行攻略都不是難事,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餘,人們渴望逃去遙遠的地方忘卻平日的煩惱,因此對自己所居住地區的關注大不如前,反倒是外來遊客會興致勃勃地到處走走停停。於是不少鋪頭「量體裁衣」,將遊客作為主要顧客群體,商品也逐漸趨同,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很多地方變得越發商業化的原因之一?可這樣一來,遊客看到的這座城和當地居民心中的那座城還是同一座城嗎?我們對遠方的嚮往,會不會只是一種「葉公好龍」式的幻想。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項飆談及了「附近的消失」:
身邊的世界成為要拋棄、要離開的東西……從家裡到(更廣闊)世界之間缺少了處於中間層的「附近」……「附近」很大程度是可以介入的,你不是一個純粹的旁觀者。但是現在這個世界是所有人都要變成旁觀者,沒有任何機會參與這些事情。
—項飆,《十三邀》
我們忽視的「附近」往往是別人嚮往的「遠方」,如果每個人都嚮往「遠方」忽視「附近」,那麼「附近」會不會最終都變成失去了生活真實感的「遠方」,到那時人類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呢?如果不想這樣,或許我們就要對身邊的事物、生活的地區乃至社區多一點關注,重新發現我們自以為平平無奇的「附近」。不要因為一直仰望著遠方的天空而錯過身邊盛開的花朵。
世界,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22 April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Wellbe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