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theatre-feature-hokkfabrica

戲棚文化

香港的戲棚好像是最近幾年才成為年青人引以為傲的潮點。今次我們請來有廿四年全職粵劇演出經驗的張潔霞,帶我們走進戲棚的後台。

香港的戲棚文化源於甚麼時候?
戲棚文化跟神功戲有著密切的關係。十八、九世紀時,本地粵劇戲班會乘紅船到佛山、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演出神功戲,由於難以覓得固定的演出場地,便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神功戲其實是做給神看的,因此舞台需面向神廟,又或於棚內安放神像,謂之「請神」。尾場完結,便會請神明離席,謂之「送神」。

戲棚需搭建多久?
搭一個戲棚需時10日至半個月不等。先是用杉及竹枝搭好棚架、用竹篾穩固,然後底層鋪上木板,棚頂鋪上鋅鐵,用鐵線紮穩,最後掛上花牌及亮燈,便大功告成。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可以介紹一下戲棚的布局嗎?
舞台左右各設一道面向觀眾席的樓梯,棚面(即樂隊)位於舞台左邊。後台正中位置由六柱(即六位台柱)瓜分,從左至右,依次為小生、文武生、丑生、文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以布帳劃開。六柱左右兩邊延伸開去的空間叫作「揹仔」,供眾人(即六柱以外的演員)使用。兩邊揹仔各連接一條走火通道。

一年有多少個節慶需要以神功戲來慶祝?哪一個節慶最多演出機會?
香港每年有600多台神功戲,我自己則每年演出10至15台,最忙的時候一個月共演出5台,每台維期4至5日,幾近沒有休息時間!天后誕是神功戲的「旺季」,雖然正誕為農曆三月廿三日,但前後一個月均有不同的鄉村舉辦酬神活動,以今年為例,大澳、西貢等均設有天后誕戲棚。較為人熟悉的神功戲節慶當然還有盂蘭勝會、太平清醮等。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戲班如何才能獲得演出資格?
主會(即主辦單位,多為鄉事會)會公開投標,戲班便會列出六柱陣容,吸引主會挑選。每次投標大概有8至10家戲班參與,鳴芝聲、好少年、朝暉等都是本地較著名的粵劇團。若尾場有燒豬慶祝,即意味戲班明年將蟬聯該神功戲的演出資格。

神功戲對戲班的發展有甚麼好處?
理論上演神功戲是不會令戲班虧本的,場地支出都由主會包辦;何況新人可於日場中擔當主角,並於夜場跟老倌同台演出,有助培育二線演員(又名「二步針」)。老倌演出一晚可收得高達港幣4萬至10萬元的報酬,收入可觀。

為甚麼要以《六國大封相》作為首晚演出的劇目?
《六國大封相》主要是用來「晒冷」(炫耀演出陣容)的。此外還有《碧天賀壽》(於首日日場中演出)及《天姬送子》(於正誕日場由台柱演出)等,都是例牌劇目。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戲棚內有甚麼傳統禮節需要注意?有甚麼禁忌?
如果場地從未使用過(謂之「新台」),戲班便會舉行一個名叫「打貓」的破台儀式,由其中一位演員扮演白虎,以肥豬肉作餌,最後白虎會被制服。如果看到舞台上橫卧著一張椅子,即意味著「打貓」儀式尚未結束,戲班於台上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對話者將會遇上衰運。

此外,後台安有華光師傅(戲班的保護神)的神位,旁邊放有兩隻箱子,除了飾演「桃花女」的演員外,誰都不能碰這兩隻箱子。

衣箱(木製外殼連多層鋅鐵抽屜,外面印有演員名字,可打開作化妝台之用)對演員來說十分重要,不可亂踢別人的衣箱,尤其於開場之前,不然該演員會失聲!

戲棚內有何術語?
「鈎住」即「hold住」,意謂未準備好。「馬前」即加快演出的步伐,「馬後」即拖慢步伐。為了遷就時間上的改動,老倌可以即場「爆肚」,創作出平仄相符的句子以配合演出。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昔日的神功戲跟現在有何不同?
主要是科技進步了,物資的選擇也比以前多。光是無線咪,就已大大影響了我們的演出-以往可是要從天花將咪吊下來的。即使是大小便,也不再需要用痰罐,可以用流動廁所。化妝方面,以前的胭脂是煮出來的,現在可用上外國各式各樣的化妝品,眼影也不一定要用黑色,只要效果令人滿意便可。

不過也有些物資是未能取締的,譬如說是以真髮做成的片子(即髮鬢)及打片子用的苞花水(有機膠水)、以鵝毛做成的孔明扇等。

服飾方面,五、六十年代流行珠片戲服,後被顧綉取代,現在又被機綉取代,有些服飾甚至受電視劇的服裝設計影響,變得更新潮、新時尚。珠片戲服雖然重,但還是比黏石、閃布等來得更閃亮,因此依然是老一輩演出重要劇目時的最佳選擇。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除看戲外,戲棚附近還有甚麼活動?
若遇上每三年或十年一屆的打醀、打齋等,戲棚附近便會設立神壇供善信上香,當然還會出現睇相的檔攤。正誕當日會有舞獅表演,而節慶期間各村堂口亦會舉行「花炮會」,供村民及來賓競投紅花球、葵扇、金錢劍、葫蘆等聖物,籌得款項將留待下一屆活動使用。

不過最吸引一家大小及年青一族的,依然是琳琅滿目的懷舊小食檔。龍鬚糖、糖蔥餅、麵粉花、用熱糖漿製成的吹波糖(及吹波競賽)、蛋形大菜糕等傳統小吃固然少不了,此外還有串燒、臘味糯米飯、雞蛋仔、餃子、煎蛋餅、鐵板海鮮等,新舊交融,教人食指大動。青衣戲棚是最多小食檔的戲棚之一,於農曆三月中及四月初舉行,每晚都吸引大批饒嘴一族前來,場面好不熱鬧!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bamboo theatre, chinese drama,戲棚

TEXT: MAUREEN N
PHOTOGRAPHY: AMY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