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ulture-dim-the-neon-light-f-hokkfabrica

明珠背后:香港招牌文化的兴衰

说起香港特色,大部分人都会提到茶餐厅、酒楼又或是令人赞叹的夜景,其实背后有一位默默的守护者;,它发光发热,照亮了无数的街道,同时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无论风吹雨打,总是坚守着自己的位置,直至生命完结的一刻。

neon sign neon sign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招牌已在香港出现,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后,招牌才正式步入黄金时期,除了一般只有文字的招牌,还有一些以玻璃管及其他物料制作而成的发光招牌﹣霓虹灯。相比文字招牌,霓虹灯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抢眼、夺目,而且千变万化,为当时战后倾颓残破的香港添上一点气息。

neon sign neon sign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霓虹灯变得普及,不再是部分行业的专利。为求吸引途人目光,商户把霓虹灯造得超乎想像的大,甚至大中小各放一个,务求要你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另外,招牌乱七八糟的摆放间接成为香港特色之一。

neon sign neon sign

只要是在商业世界,就会有竞争者的出现,要把客户层扩大自然要让自身立于有利位置,霓虹灯亦不例外。若单纯只比大小的话,那么真的无日无之,所以商户们就选择了向空中各街上发展。你放得高吗?我比你放得更高;你伸得远,我亦能比你伸得更远。一下子竞争变得白热化起来。

neon sign neon sign

招牌越来越多,衍生的问题亦随之而来,部分招牌日久失修,摇摇欲坠,甚至有部分招牌的用户早已结业,但招牌仍然高高挂,对行人及汽车均造成不少危险,且招牌长时间的亮着, 对附近的住户造成不少滋扰。再加上近年政府着于取缔违规或构成危险的招牌,霓虹灯招牌亦开始步入夕阳时分。

neon sign neon sign

时代转变,霓虹行业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LED灯以及广告喷画,即使是屹立多年的老牌亦难逃厄运。霓虹行业见证着香港最辉煌的时期,最终亦敌不过时代的洪流,有人说要保留,好让下一代认识我们的老香港,在保留与环保之间我们又应该如何抉择?

TEXT: CHRIS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