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這個情景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一場重要活動等著你出席,出門前你端坐在鏡子前,放著最愛的音樂,將精致包裝的化妝品一字排開,彷彿只要化個美美的妝容,自己便擁有了自信的鎧甲。美國電視名人、同名美妝品牌創始人Kylie Jenner在她的YouTube美妝短片中就說化妝是「治愈身心的一刻」(“therapeutic moment”) 。如今網上的美妝短片對化妝行業的發展舉足輕重,不僅有素人美妝YouTuber,更有不少名人加入其中。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女性觀眾來說,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一潮流,才不會盲目地被它裹挾?
從產品試色到分享生活
不久前,中國內地網紅男生李佳琦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他在直播短片中為不同的唇膏試色,向大家推薦並為他們代購,曾創下一分鐘賣掉14000支唇膏的驚人記錄。在這些直播短片中,他以多年在化妝品櫃檯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分析不同品牌、多種色號的唇膏,為不同外形及需求的人量身建議,像是你身邊一個精通唇膏的朋友,不厭其煩地為你的美麗事業出謀劃策。
與其同時,在大洋彼岸,名媛Kardashian家族的小女兒Kylie Jenner自創化妝品牌Kylie Cosmetics,21歲便成為億萬富翁。她本人經常在YouTube上發佈美妝護膚短片,一邊化妝一邊和觀眾聊天,從朋友、育兒聊到生活趣事等私人話題,彷彿她就是那個陪你一起化妝、一起八卦的好姐妹。不少明星和超模也會發佈自己日常護膚化妝或是其他生活小技巧的短片,例如超模Karlie Kloss就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短片內容十分豐富,從自己使用哪些手機APP、手提包裡裝了什麼,到長途飛行的護膚技巧,皆一一涉獵。
Kylie Jenner’s Guide to Lips, Brows, Confidence | Beauty Secrets | Vogue
Video via YouTube/Vogue
是朋友還是商品?
這些短片有一個共通的地方──片中的明星紅人都會直接與觀眾對話,並努力與觀眾建立親密關係。短片中的他們不再是名人或網紅,而是正在與你聊天的好朋友──你會看到他們面對公眾之前在家裡脂粉未施的樣子,他們也會跟你說「心裡話」,分享自己的美妝與生活心得。在這種情形下,觀眾對於他們推薦的化妝品接受度更高,更願意去購買、嘗試;同時,現代社交媒體的點讚數目和評論等功能使得這些短片更容易獲得關注,並在目標人群中傳播──這些明星紅人在推薦商品的同時,自己亦被商品化,成為這場營銷狂歡的重要一環。

Screen capture via YouTube/Klossy
美妝的「美」
其實,對於什麼可以與觀眾分享、什麼不可以分享,短片裡的明星紅人心裡很清楚;有時他們會因是否真心推薦產品而被打上問號、質疑──不久前,李佳琦就因為推薦劣質廚具而引來非議。此外,對於「美」的標準,大多數美妝短片也並未有任何突破或創新,只是一味去迎合社會現有的主流審美,並將這種標準固化,而觀眾們則應當為達到這標準的「美」而花錢購買相應的產品。
另外,社會上的性別刻板印象在短片中也得到了延續。雖然李佳琦作為一名男性在美妝界獲得成功,但這也是因為他在商場化妝品櫃檯的工作經驗;很多人依舊認為化妝就是女性的事,男性肯定對此一無所知。YouTube紅人Zoe Sugg曾借鑒互聯網上流行的“My Boyfriend Does My Makeup”潮流,發佈名為“My Brother Does My Makeup”的搞笑短片,讓她的哥哥為她化妝;短片之所以有趣搞笑,便是建基於她哥哥對化妝產品的無知以及拙劣的化妝手法,而這也相當於默認Zoe和女性觀眾們都精通這些化妝知識與技巧。

技巧教學以外,美妝短片還剩下甚麼?
儘管依舊存在許多問題,美妝短片近年來還是朝著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國際時尚雜誌Vogue的YouTube頻道曾邀請現年60歲的美國演員、前模特Joan Severance製作美妝短片,一反美妝博主都是年輕女性的傳統;著名的變裝皇后Alyssa Edwards也被雜誌邀請,展示他的化妝技藝。
加拿大戲劇藝人Megan MacKay曾用美妝教學短片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時事的諷刺。2014年,美式足球運動員Ray Rice因暴力對待未婚妻被捕,但他沒有受到嚴重刑罰,反而得到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的庇護。Megan受此啟發,製作了美妝短片,她的每個化妝步驟都暗含諷刺,例如她給自己敷上名叫NFL的粉底,因為這種粉底可以「掩蓋一切並挽回顏面」(“cover up anything, just to save face”)。另一位博主tadelesmith則在短片中告訴大家可以選擇追隨她的化妝教程,亦可選擇不追隨,也無需因為化妝就自我感覺良好,更無需因為支持女權運動就抵制一切化妝品。
Ray Rice Inspired Makeup Tutorial
Video via YouTube/Megan MacKay
化妝常常成為帶有爭議性的話題,背後的原因很複雜,與文化、社會價值,甚至政治有關,而當下短片及社交媒體的流行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個體,我們能做的大概就是在潮流中保持清醒,掌握主動權。化妝可以是令自己擺脫社會窠臼的方式,可以是針砭時弊的特殊語言,同時也可能是商人的搖錢樹,甚至是物化女性的幫兇;又或者化妝就只是化妝,無需背負太多的含義。化妝不是女性的專屬,也不是女性的必修課;化或不化,我們自己做主。
References:
Rachel Berryman & Misha Kavka (2017).‘I Guess A Lot of People See Me as a Big Sister or a Friend’: the role of intimacy in the celebrification of beauty vloggers. 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 26:3, 307-320
Moorti,S.(2018). Indignant feminism: Parsing the ironic grammar of YouTube activism. Emergent Feminisms: Complicating a Postfeminist Media Culture, pp. 108-125.
White, M. (2018). Beauty as an “act of political warfare”: Feminist Makeup Tutorials and Masquerades on YouTube. WSQ: Women’s Studies Quarterly 46(1), 139-156.
Original cover image via YouTube@Kylie Jenner, @Zoella, @李佳琦FAN
DESIGN: CONI.L/HOKK FABRICA
11 January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Kylie Jenner唇膏李佳琦美妝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