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手袋、二手衣服、二手汽車、二手CD、二手模型……在如今這個方便快捷的網路年代,二手用品交易隨處可見──那你又能接受二手化妝品嗎?日本現正掀起了一股「交易二手化妝品」的熱潮,究竟這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坐擁中古文化與美妝王國的日本
近年,在講求環保、追求個性化的潮流下,二手市場成為了不少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相信曾經到訪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有一股名為「中古品」的文化潮流。「中古」,其實即是「二手貨」和「舊物」的意思。你可以在日本街頭 看見不少標註了「中古」的店舖,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連鎖店「大黑屋」。根據日本行政機關「經濟產業省」在2016年作出的調查表示,日本的二手市場價值已超過2萬億日圓,並正在每年遞增。隨著諸如淘寶、Carousell以及Mercari等 C2C(Customer to customer,個人對個人交易)應用程式的興起,在網絡上交易二手物品就變得更為方便。在日本,同樣蓬勃的還有美妝市場。 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美妝國家,日本擁有如Shiseido和SK-II等國際知名品牌,以精美的包裝、適合亞洲人皮膚的配方和嚴格的檢測,令當地的化妝品和護膚品蜚聲國際,更吸引無數香港人特意飛往日本大手購入。

+延伸閱讀| Vintage Fashion:與香港古著店店主談談屬於Gen XYZ的舊時光
二手化妝品的隱憂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抗拒二手化妝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衛生問題,不過實際使用這些已開封的化妝品究竟會引申出怎樣的後果呢?雜誌Dazed Beauty指出,當這些產品一旦打開──尤其是眼妝或唇妝的產品,便很容易因為接觸到空氣或反覆觸碰而滋生細菌,可能會令不少傳染病透過這些化妝品傳染其他人。另外,有別於有明確到期日子的食物包裝,通常化妝品都會以「開封後6個月」或「1年」等標記作為到期日,所以當二手化妝品在真假難辨的網絡上進行販賣時,基本上買家無法確認真實的到期日,只能單憑陌生人之間的互信。
「交易二手化妝品」熱潮不但在日本流行,在英國亦同樣如是。Dazed Beauty採訪了一些英國買家,有些人認為化妝品上的限期如同食品包裝上的限期,只是一個指引,有時即使過期亦無礙,所以並不擔心;主打有機潔膚用品的品牌 MYTHYN創辦人Mathilde Gauvain卻持相反意見:她認為化妝品是非常個人的物品,無人能保證產品開封後經過怎樣的處理,加上每個品牌都致力保持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所以絕不重新販賣已開封的化妝品。在無數引人入勝的特色中,日本人的「整潔」絕對是舉世聞名,無論是街道、商場乃至洗手間,日本人都習慣將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乾二淨;在這樣一塵不染的國度中,為何他們又會忽然如此大度, 接受這些藏有許多衛生及健康危機的二手化妝品呢?根據媒體Business of Fashion的分析,加上筆者的個見解,得出以下結論 :
1. 人口老化,新世代收入低微
日本社會近年面對 一大問題──人口老化。主要 消費層依然集中在上一代身上,不少年輕人則要面對低就業率問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就曾經引述調查指,在日本,35歲以下的年輕人裡 有四分之一只能找到零散工作如派發傳單等,收入根本不足以讓他們有多餘消費;在如此絕望的環境下,日本年輕人的儲蓄雖不足以承擔一手的名牌化妝品,但是以二手價錢購入並讓這些化妝品來點亮自己日復一日的沉悶人生,似乎並無不可。



+延伸閱讀|Opinion:有想過為何日本人如此熱愛起用混血模特兒嗎?
2. 以「錯誤的購物選擇」來避免「錯誤的決定」
相信所有女生都曾經有過以下經歷:在化妝店內以手背試過所有粉底液的色號,終於挑選了合適的顏色;滿心歡喜又懷著一絲坦剔的心情回到家,將粉底液塗在臉上時,才赫然發覺放果與預想中相差甚遠;這種「錯誤」經常會在挑選唇膏、遮瑕膏或眼影等化妝品時出現──我們都因衛生問題而不敢將樣本產品塗在臉上,所以未能呈現產品的真實效果,而這些錯誤就令不少女生萌生將已開封的化妝品轉賣的念頭。賣家的想法並不難理解,那買家究竟又是以怎樣的心態接受呢?通常買家的個性較為小心,購買較為便宜的二手化妝品讓她們可以在相對潔淨的情況下,把心儀的色號塗在臉上;若發現該色號真的適合自己,便會再以正價購買一手貨品,以避免買錯多餘的化妝品,這可說是一個頗為有趣的循環。


3. 根深蒂固的節儉文化
「勿體無」(Mottainai)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文化,源於佛教用語「物體」的否定詞,原本意指「對一件事物失去了 該有的樣子而感到惋惜和感嘆的心情」,後來便延伸出「浪費」的意思。 日本家庭從小就教育孩子 不要浪費碗裡任何飯粒、藝術上的「拼布」和「金繼」(用金漆重新黏合破碎的瓷器)也體現了這種文化,亦是眾多日本人引以為傲的特質;2005年,當地報章《每日新聞》更曾經發起「Mottainai運動」, 在世界各地推廣這個理念。這種節儉文化加上 近年 「斷捨離」浪潮的「助攻」,不難理解為何人們 想要將未用完的化妝品賣出。為此我們特意採訪了居住在日本的Kobayashi女士,訪問她對有關風氣的想法。她指自己雖然沒有嘗試過購買二手化妝品,但是因為自己會經常購買不同的化妝品,家中會常常出現堆積如山卻未用光的產品;眼看Mercari等交易平台相繼興起,她亦非常有興趣出售自己的化妝品 。


+延伸閱讀| 日本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掀斷捨離熱潮,質疑之聲隨之而起
4. 嚴謹和詳細的標籤造就互信
筆者尤記得曾經到訪日本的中古相機店,店內產品整齊擺放,每部相機旁邊都有詳細資料說明,清楚列出生產年份、牌子、耗損情況等,甚至還有店家就相機作出的評分,讓消費者能更輕易挑選,專業程度令人予以信賴,在網絡上亦得到好評和推薦。日本人的謹慎和誠實不但已成為 國民精神,甚至更深入其他國家,因此筆者認為二手化妝品交易之所以在日本盛行,某程度上也是因為日本人這種求真性格令買賣雙方互相信任,賣家可能會詳細列舉出產品的購買日期和開啟日期、使用情況等,為買家增添信心。

Kobayashi女士留意到,在現今逐漸開放的社會氛圍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太抗拒二手物品 ;對日本收入低微的年輕人而言,以較便宜的價錢購買與新品相差無幾的高級化妝品更為吸引。往好處想,這股熱潮能減少廢物,有助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此同時,二手化妝品同樣有著衛生及健康問題的隱憂。這股潮流仍未見在香港抬頭,但是憑著與日本相似的社會結構和問題,或許在不久將來,我們會在香港看見二手化妝品網店林立的情況。
Cover image via unsplash, shiseido, rmkofficial
同場加映
DESIGN: CHRISTY.L/HOKK FABRICA
28 September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