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 Long Read|在速食的年代,慢慢讀。
隨著四季的轉換,日夜相互交替之際,你察覺到「自己」有何不同嗎?作為21世紀的「打工仔」,早上的你可能行屍走肉地上班,晚上的你卻異常變得精力充沛。相反,對於小說《夜與日》(Night and Day)的女主角凱薩琳,又或是作者珍尼亞·伍爾芙 (Virginia Woolf)而言,這個問題卻包含著個人的精神壓迫與女性的命運。特別是當社會被傳統的價值觀所綑綁,到底女性會被虛偽的白天所吞噬,還是能讓自由的黑夜成為我們的人生?在Midsummer Issue,一起走進伍爾芙筆下的夜與日。
克 制 / 想 像:凱 薩 琳 的 日 與 夜
作為女性主義的先鋒作家,伍爾芙於1919年所創作的《夜與日》,以生於書香貴族世家凱薩琳(Katharine Hilbery)來展開故事。在第一章,伍爾芙精準地用了「三言兩語」來交代女主角的處境:
「十月裡的一個星期天的傍晚,
凱瑟琳·希爾貝里與其他許多
和她同樣出身的年輕小姐一樣,
在給客人們倒茶。」
這就是凱瑟琳的日常。看似是風平浪靜,百無聊賴的下午茶會,但這位青春少艾只是忙著倒茶及操持家裡的大小事務,成為沒有靈魂的侍奉者。對外人而言,她在一個幸福的物質家庭裡長大—祖父是傑出的詩人,父親是貴族出身,而母親更是個一百分的賢妻良母。惟在日光照射之下,她的內心不斷地詢問自己:即使我擁有夢想與熱愛的東西,但作為傳統的乖乖女,我能夠擺脫這一切嗎?為了履行社會賦予給女性的職責,沉默的凱瑟琳必須分裂出另一個自己。因為她知道只有做好本份,她才不會被傳統的力量所排擠,並能保護家族的名聲。
當夕陽落下,天空迎來一片黑夜後,真正的凱瑟琳終於可以出現了。比起白天的吟詩談文學,她真正的熱愛是數學:「我只想用數字建造一種東西,一種與人毫不相干的東西。」 相比起早上的自己,凱瑟琳更加享受夜闌人靜的時刻,因為能暫時卸下身上的女性枷鎖。在數學的相依相伴裡,她得到不少的慰藉,而心裡漸漸鄙視著白天的「虛偽」。在白天與黑夜,詩歌與數學的徘徊之下, 凱瑟琳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愈感迷茫和苦惱。
他 要 她 成 為 專 屬 的 「白 天」
他 卻 理 解 她 的 「黑夜」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之際,他們卻影響了凱瑟琳的選擇──與她門當戶對的威廉·羅德尼,以及看穿了自己內心的拉爾夫 ·丹厄姆。兩個截然不同的男人,到底凱瑟琳會如何抉擇?
在故事裡,作家伍爾芙把威廉視作男權社會的代表,更用精準的文字寫出他的自大。熱愛詩歌的他,總喜歡四處炫耀自己的作品,更誇下海口地說:「評論我的作品,全英格蘭也只有五個人的意見稍微值得我一聽」。性格妄自尊大的他,認為女性天生就是要當妻子與母親,否則就會失去生存的意義,亦不理解女人要學問來做什麼。
這麼不討好的男人,為何凱瑟琳會願意與他訂婚?其實她也是順著父母之意,對威廉也無什麼感情可言。在凱瑟琳的角度,女人到了適婚年齡就要找個門當戶對,這是她需要履行的責任,但更迫切的因為她已受夠那種單調苦悶的家庭生活。特別是意識到「白天」漸漸侵蝕「黑夜」時,她希望能借助婚姻去擺脫家庭,擁有真正的私人空間去學習數學,故才決定妥協於這段無愛的婚姻。
「好吧,屈服吧,
就像母親、姑姑,
像大多數女人那樣屈服吧。」
兩人訂婚後,凱瑟琳一直對威廉也很冷淡,對其他男性朋友們卻很熱心,此舉也令他相當不滿。既然兩人將會結為夫妻,那就意味著她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並需以他為中心。凱瑟琳知道,威廉的專制將會壓抑她的個性與自由,不願成為附屬品的她決定取消婚約。
之所以能夠鼓起勇氣,全因為她遇上了拉爾夫 ·丹厄姆。 自對方出現後,他不但成為了凱瑟琳的鏡子,讓她更清晰地看到內心的自己,同時也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她的處境—人生永遠是被人安排,沒有辦法獲得金錢以外的快樂,也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拉爾夫令她獲得了衝破世俗的勇氣,決心不要讓真實的自己只存活於黑夜,而且凱瑟琳也嚐到愛的滋味。為了自己的幸福,她終究踏上了一條新的道路。由沉默到積極爭取,由服從到個人自主,伍爾夫以凱瑟琳塑造出一種新女性姿態,並讓我們看到黑夜能成為真正的光明。
「我根本不是你們眼裡的那個凱瑟琳。
我心不在家務上,
不很實際,也不明智,真的。
若是我會計算,會用望遠鏡,
並從事數字工作而且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我就完全幸福了……」
給 女 性 的 三 條 人 生 路
作為伍爾夫婚後的首部長篇小說,《夜與日》既有著現實主義的文學風格,也深刻地描寫了女性的個人價值與社會的矛盾。除了女主角凱瑟琳的奮鬥之路外,故事中也有兩個值得探討的女性角色:凱瑟琳的母親希爾貝里夫人,以及擁有個人空間及經濟能力的瑪麗。
作為維多利亞式的傳統女性,她的母親有著莫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而自己的私人時間也全奉獻給家庭,每天不是忙著應酬親戚,就是服侍丈夫。記得在故事裡,伍爾夫寫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情節:當希爾貝里夫人翻開舊相簿時,她一邊回憶著父輩們的豐功偉業,一邊意識到自己的賢內助身份是那麼卑微,甚至自覺無法完成所有家庭工作就會死掉。這種不顧一切為家庭付出的女性身份,某程度上是扼殺了一個女人的自由。故伍爾夫通過瑪麗的角色,旨在為女性提供多一條出路。
從事婦女工作的她,在公共領域裡積極為女性爭取就業機會及選舉資格,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因為她深知活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之中,經濟獨立是女性首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尋找個人事業及自身存在的價值。當凱瑟琳踏足瑪麗的生活圈時,她才會確切地感受到一個女性走出閨閣後的自由。這種新女性的主張,也如同伍爾夫本人所嚮往的人生:
「作為女性,我沒有國家。
作為一個女人,我不想要任何國家。
作為一個女人,我的國家就是這個世界。」
(As a woman I have no country.
As a woman I want no country.
As a woman, my country is the whole world.)
Night and Day by Virginia Woolf, available at Book Depository
參考資料:
吉尼亞·伍爾夫著;唐伊譯:《夜與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Mitchell, K. (2013). Sarah Waters: Contemporary crit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Continuum.
Hf Long Read,同場加映: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3 September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Hf Long ReadVirginia Woolf伍爾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