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六十年代期間,法國新浪潮運動(La Nouvelle Vague)開始席捲各地,不同流派紛紛跑出,讓電影發展出更多面向;對電影拍攝而言,除了劇本、拍攝手法和演員演技十分重要之外,電影服裝也是個舉重輕重的因素,讓演員投入角色、觀眾進入電影世界。在這波新浪潮運動中,就有位意大利女性Gitt Magrini,從60年代初到去世前都從未停歇,一直為不同電影打造合適的服裝。
意大利電影服裝設計師Gitt Magrini出生於1914年,意大利本名叫Rosa Chiari Solari。她成長於充滿藝術氣息的意大利——這個間接促成新浪潮的新寫實主義起源地,相信或多或少也影響了其美學觀。Magrini第一部參與服裝設計的電影是意大利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夜》(The Night),後來大家開始見識到她對電影服裝的敏銳審美和準確拿捏,因此之後不少新浪潮導演都十分欣賞她,邀請她為作品設計服裝。
不少為人熟悉的導演都曾與Magrini合作,如意大利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法國導演Jacques Demy和意大利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Magrini分別與他們合作過數次,代為設計戲服的電影有《巴黎最後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驢皮公主》(Donkey Skin)及《紅色沙漠》(Red Desert)。除了為電影設計服裝,其實Magrini本身也是一個演員,在《野孩子》(The Wild Child)、《巴黎最後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的士速遞4》(Taxi 4)及Dragées au poivre(Sweet and Sour)這幾部電影中有過演出。
在電影《同流者》(The Conformist)中,Magrini為角色Anna Quadri打造服裝,戲服柔和的色調就獲認為成功回應戲中華麗的視覺畫面,亦有助塑造戲中抑壓的氛圍;服裝有些部分模糊了性別,亦令女主角與環境所形成的張力更突出,突出女主角的陽剛氣質,呼應她的同性戀傾向。
像電影《紅色沙漠》中,意大利女星Monica Vitti身穿連衣裙,反映出一種屬於六十年代的優雅,又有種來自資產階級的冷酷。另一套由Gitt Magrini代為設計服裝的電影,是故事背景設於六十年代中期的《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Two or three things I know about her)。雖然這套電影的服裝設計簡單,但為了讓戲中女子Marianne形象──對政治、社會大事全視而不見,只知育子和消費而靠肉體換金錢──更突出,Magrini就用了鮮艷奪目又符合當時潮流的服裝,透過女主角的服飾帶出戲中消費主導的氛圍。
Magrini總能因應每個演員的身型及氣質打造合適的服裝,亦會追溯電影背景,考慮電影背景的社會意識形態、文化脈絡,再設計出相應的戲服。出自她的手的戲服優雅、簡潔、華麗或調皮,然而卻不會蓋過電影焦點──這正是她出色之處。
同場加映:
Milena Canonero: 讓電影角色活起來的元老級服裝設計師
她的神經質因著清醒,一套講述女子不安與惶恐的電影──《紅色沙漠》
27 Decem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