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上映的《跳灰》(Jumping Ash),由梁普智和蕭芳芳導演,而由曾任警司的陳欣健編劇,可說是為電影中的罪案內容描繪得更真實,亦為警探和罪犯的角色落下更立體和的形象。如警探嘉倫為人雖正義,但也有人性的陰暗面,在當時有「三不管」之稱的九龍城寨追捕毒犯、為搜集情報會在黑白兩道遊走與線人聯絡,甚至有個男人把一包白粉插贓嫁禍給自己太太,嘉倫便把小包白粉放在男人的衣袋內,然後一句「宜家涉疑你藏毒」就把男人帶回警局問話,直截了當地把警探嘉倫的處事方式表現出來。





在劇中嘉倫不單駁斥上司,甚至會闖入大犯罪家龜公德家中與其「講數」,為了將龜公德繩之以法亦會與從荷蘭來港追殺龜公德的黑幫笑面虎交涉、交換條件,被停職後的嘉倫仍私自行動追查毒梟的犯罪證據等等,把警探的角色塑造成一個有別於前期香港電影中嚴正言詞、非黑即白的形象。




電影中除了《問我》這首歌唱到街知巷聞、人人琅琅上口之外,另一首由劉家昌作曲、黃霑填詞、關正傑主唱的《大丈夫》,當中的歌詞亦唱出劇中嘉倫內心矛盾和受挫的感受,而此曲當時亦深受歡迎:
「男兒一生要經過 世上磨練共多少
男兒一生要幾次 做到失望與心焦
我有無邊毅力 捱盡困難考驗
立誓披荊斬棘心裡 更願永不折腰」
除此之外,《跳灰》的拍攝手法和對人物的描寫都有別於當時的港產片,為呈現電影的真實,電影走出廠景,於九龍城寨等多個場景實地拍攝;另外,嘉倫被上司責罵的一幕,鏡頭圍着嘉倫而轉動,便以Handheld來拍攝,以當時的香港電影來說,此等拍攝手法實屬罕見,加上電影說故事的方式、畫面的呈現等等都以嶄新的手法來處理,令《跳灰》被譽為是早期「香港新浪潮」的電影,甚至被視為現今港產警匪片的原型和先驅。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電影名字「跳灰」其實是黑道地下的用語,是販毒的意思。翻找電影和其片名的相關資料,「跳灰」正寫其實是「糶(音為「跳」)灰」,「糶」有售賣的意思,而「灰」就是白色粉末,即暗指「白粉」,這個「灰」字就有這個意思了。
All photo via 《跳灰》movie still
DESIGN: LAWRA / HOKK FABRICA
27 April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