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電影《柏鳥少姐的童幻世界》(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裡,由獵奇相而啟發創作的角色都有奇異功能;他們的外表與別不同,行為讓人難以理解,以致被世界排擠而隱居。這些角色相信都是靠底片做些工夫、特意裝扮一下而製成的,配上作者的想像力和後期製作。不過在30年代還未有先進的特效時,也出現過一齣關於怪胎的電影──《畸形人》( Freaks ),而我們竟能從Freaks裡看到一段以別人缺陷為消費對象的歷史。

Employee(s) of MGM

Freaks是美國導演Tod Browning 在1932年創作的電影,講述馬戲團一群「畸形人」,如侏儒、長鬍子的女士、陰陽人、無四肢的人和小腦症患者受「正常人」的欺騙,在雨夜進行復仇計劃的故事。2014年播出的電視劇《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American Horror Story: Freak Show)亦深受這部電影的影響。
電影中的「怪胎」不靠特效,也不用依賴剪接,而是採用真實存在的演員參演,例如連體雙胞胎Daisy、Violet Hilton和雙性人Josephine Joseph等。真切地被歧視過的經歷,讓他們更自如地演繹角色,也為詭異的電影增加真實性。然而,在一片媒體和觀眾撻伐的聲音下,電影被許多國家以人道理由禁播;直至七、八十年代,少數美國電影院才播放電影的午夜場。而在1994年,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才把Freaks列入電影名冊。
雖然電影備受爭議,但從前馬戲團本來就是雲集奇人異事的地方。在16世紀的應該,畸形秀(Freak Show)已是一種流行消遣活動。到了18世紀,畸形秀在英國和美國成為商業項目,為了吸引遊客的目光,馬戲團紛紛找來各種各樣的怪胎到台上表演,觀眾也樂此不疲,可憐那些站在台中被人評頭品足的表演者,除了在畸形秀裡找到些許存在「價值」,恐怕在社會中從來沒有看得起他們的人。
以消費別人缺陷、為觀眾帶來視覺衝擊為樂趣和商機,同時害怕面對別人的奇特面貌,不願觀看像Freaks一樣描繪真實的電影,把與自己不同的人視為異類加以排斥; 到底身體有異、無法融入社會的人怪,還是冷血自私和虛偽的人較可怕?
DESIGN: CYAN F. / HOKK FABRICA
3 August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