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是於無形之中,伴隨著我們生活的神秘力量,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今天會看到社群網站推薦哪一部影片,帶給你什麼影響。說來奇怪,筆者近日被推薦一部名為《內向者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roverts) 的影片。還在疑惑,難不成演算法察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而在看完Susan Cain的演講之後,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Susan Cain表示家族有一起閱讀的習慣,對他們而言,閱讀就像是一種社交方式,儘管各自都在自己的書海中遨遊,身旁仍有家人的溫暖陪伴。直到她去參加夏令營才發現,一個人在角落讀書會被認為孤僻,在團隊裡要注重互相交流,社會正處在一個外向理想型的價值系統中。而安靜內向的人,通常會被指點應該要更活潑外向一些,因此為了符合社會的期待,他們可能會下意識做出違背內心的決定,像是Susan Cain其實想當作家,但她卻成為律師,是時常需要向眾人大聲說話的職業。
然而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屬於內向性格,三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是外向的,剩下的人則是處於有時內向,有時外向的類型。換句話說,即使在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位屬於內向型,但外向是主流的觀念仍深植在社會中。因此在社會這種不成文的規定下,無論是學校還是職場裡,彷彿都是專為外向者打造,所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似乎都被綁在一個群體中,而獨自寫作業的小朋友會被視作不合群,甚至得刻意迎合別人。
「你觀察事物,並且理解。你就是壁花男孩。」
You see things. And you understand. You’re a wallflower.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事實上,內向的人對自身感受敏銳,在不被注目的情況下反而更能發揮所長。而一個理想的社會文化,應該得同時有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調和,讓每個人都專注地站在合適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特質。電影《少年自讀日記》(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的主角Charlie,內向且不善交際,被同學稱作壁花(wallflower),於是透過寫信給一位假想朋友的方式,抒發無以宣洩的感受。
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Stephen Chbosky表示,小說的靈感是發想自他曾經寫信給某位編劇,告訴對方該部電影對他的影響有多深,因此他猜測寫信給一位朋友,可能是最親密的途徑。而他筆下的Charlie不只懂得察言觀色,也是很好的聽眾,會專心聆聽他人的話,經過思考後再謹慎小心的回覆,他最後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並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做你自己就好。沒有人可以說你做錯了。」
Be yourself. No one can say you’re doing it wrong.
—Charles M. Schulz
內向者享受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若是剝奪獨處思考的空間,可能會阻礙他們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Susan Cain的研究就發現,最有創意的一群人,像是Albert Einstein和J. K. Rowling等名人,其實大多不擅於與人溝通和交換意見,偶發的孤獨感可說是他們創意的關鍵。而創作出漫畫《花生》(Peanuts) 的作者Charles M. Schulz,生性害羞而缺乏自信,直到高中參加藝術相關課程才找到自己的天賦,立志要成為漫畫家,最終也夢想成真。
Charles M. Schulz將個人經歷和自身情緒作為靈感,塑造出Charlie Brown的角色。Charlie Brown內心時常感到不安,害羞且孤僻,因此在《花生》登場後,他多被讀者視為失敗者。不過在我眼中,儘管時常遇到不如意的情況,Charlie Brown也絕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或許就是Charles M. Schulz悄悄繪製進漫畫裡的訊息。
筆者想起從小就被父母負評為「太害羞」,職場更是有前輩指責我開會時「不夠積極」,這些記憶就像是我抽屜裡深處的文件,始終不願主動拿出來整理。不知從何而來的演算法,居然帶我領略內向者的力量,這使我相信,內向從來都不是一種缺點,反而是他人尚未挖掘到的優點。與此同時,亦是告訴自己要懂得欣賞身邊的每一個Charlie,或許看似沈默,但他們理解。
推薦給你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19 May 2021,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