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要你數數人生中經歷過的種種職場失敗,不知道你的腦海中立刻浮現的畫面會是甚麼?美國著名牧師皮爾曾經說過:「任何擺在眼前的事實都不比我們的態度重要,因為向來都是態度決定成敗。」今期Career Club就讓我們讀讀美國作家Gertrude Stein(葛楚·史坦,1874-1946)的故事,看看她如何從失敗中找到改變的契機,最後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評家之一。

Photo via Wikipedia

從「第一次失敗」中學習
27歲前,Gertrude Stein的人生可謂一帆風順──出生於美國猶太富商家庭,童年曾移民至奧地利和巴黎,自小便浸淫於濃厚的文化氣息,家裡又有家庭教師,甚至以19歲之齡入讀作為哈佛大學分支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Radcliffe College),師隨「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後來更得到詹姆士引薦讀醫。Gertrude Stein是人人羨慕的高才生,前途無可限量;就在讀醫的第四年,她經歷了人生中第一個失敗──她的核心科目考試不及格。

不適合自己的,就是不適合自己
成績受挫,自然倍感失落,但事實上從一開始,讀醫並沒有為她帶來快樂;即使得到了教授賞識,原來有些事情不適合自己就是不適合──周圍的同學都是男生,行業依然對女性行醫有所保留;同時,她健碩的身形和另類的衣著打扮引來閒言閒語。Gertrude Stein發現自己處於錯的位置上,此時寫作和歌劇便成為了她的避難所。最後,她對讀醫失去興趣,未完成課程就離開了。


把握轉換新環境的機會
遇上失敗後短暫地一蹶不振再也自然不過,不過正如牧師皮爾所言,之後怎樣面對失敗卻是我們的選擇。當知道哥哥將要出遠門後,失學的Gertrude Stein把握這個能夠轉換新環境的機會,兄妹二人最後在巴黎旅居,從藝術世界中找到了事業的新方向。「美國是祖國,巴黎是家鄉」,多虧巴黎濃厚的藝術氣氛,Gertrude Stein終於找對了事業方向──藝評家、作家和收藏家。

Gertrude Stein和哥哥熱愛收藏藝術,他們的巴黎工作室掛滿了來自畢卡索、馬蒂斯、塞尚等人的作品;後來二人逢星期六晚都開放工作室並舉辦文化沙龍(哥哥於1914年搬走之後便由Gertrude的終生伴侶Alice B. Toklas接手,共同主持沙龍),座上客除了上述畫家之外,更少不了海明威、費茲傑羅、龐德等作家,一眾文藝人都拿自己的作品給Stein兄妹品評,而Gertrude Stein最為人熟悉的是她敏銳的反應與幽默。兄妹二人成為了重要的藝術贊助人,其藝術收藏亦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迷茫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聲音。

Photo via Wiki Art

Photo via Wiki Art
一次失敗、一次覺醒、一次旅居──若果不先經歷失敗,Gertrude Stein大概亦不會從科學撞入藝術的懷抱,更不會發掘到能讓她獲得更大滿足感的事情。最後,Hf為大家送上幾句Gertrude Stein的金句,讓大家從失敗之中重新振作。
Download as Wallpaper
長按相片,便可下載成為你的手機桌布







週一的Career Club,同場加映
DESIGN: CONI.L/HOKK FABRICA
21 October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Career Club語錄Gertrude 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