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Capsule : 需時三小時,更會為期十幾天?一段有關時尚跑道的有趣進化史!
HF Crewon November 29, 2017 at 12:00 am
正所謂做時尚,甚艱難。當決定創立品牌,隨時像養小孩般困難!以天橋秀為例,單是場地設置、服飾成本、聘請模特、挑選妝容搭配,這些都是一場金錢遊戲呢。但為了圓夢,甚至為了說出某些內心想法,一班「勇者」決定搞盡腦汁,為觀眾帶來獨特的天橋表演。看著看著,突然很好奇以前的跑道到底是怎樣……
# 以前的天橋,只是一場私人秀
在那個沒有社交網站的年代,時裝秀是一門怎樣的玩意?
The very first fashions shows were for sales and for buyers, so the public didn’t see fashion shows.
– Caroline Evans, 中央聖馬丁學院的時尚理論史教授
(譯:最初的時裝表演是為了銷售顧買家,所以大眾沒有看時裝表演的機會。)
天橋秀的原型,可算是場小規模的營銷活動。在十九世紀末,設計師會聘請一些「臥底模特」。身穿著品牌服飾,不斷在賽車場旁散步流連,藉以不經意的方式引起媒體注意,拍下照片。由於不是什麼苦差,所以工資相對較低。
到了二十世紀初,天橋秀開始轉向精英顧客。除了採用品牌模特外,也會直接以模特人偶展示最新設計。同時,品牌也會為每位來賓奉上茶點小吃。這種預定式的時裝表演,漸漸變得更受歡迎,更首次在美容廳舉行。
可是,這種「天橋秀」居然需時三小時,更會為期十幾天!當模特換裝打扮時,來賓會一直在場等候。那個沒電話的年代,應該很苦悶吧……
# 兩位靈魂設計師,把天橋公關化?
在大量外國買家的參與下,女式服裝店開始固定天橋秀的日子。每年兩次,劃分為春夏及秋冬,同時奠定了現今時裝週的基礎。但為了維持設計的私隱度,防止抄襲問題,他們試圖管制客人,挑選真正感興趣的買家前來。直到設計師Paul Poiret與Lucile、Lady Duff-Gordon的出現,遊戲玩法又再次被推翻。
在1943年,被譽為時裝界的「公關大師」Eleanor Lambert,於紐約組織首個時裝週(當時名為Press Week)後,天橋開始普及化,而專業模特的需求也急劇上升。當時,法國設計師Paul Poiret經常舉辦華麗的服裝派對,希望以一種公開互動的走秀形式,宣傳設計。
以前,許多時裝服飾的設計定位,大多是追蹤客人的喜好需求。但傳奇設計師Lucile, Lady Duff-Gordon一反常態,以「Gowns Of Emotion」(情感的禮服)為系列名稱,讓服裝有更多幻想空間,削減商品化的味道。
# 天橋界的黃金時期
到了60年代,時裝表演又來了次大革新。Mary Quant和André Courrèges等人鼓勵新的天橋模式,捨棄嚴肅又冗長的T台時間,更開始設置舞台,加入舞蹈和音樂。另外,紐約時裝週也被實名,並於每年的9月和2月舉行;米蘭於75年開始;倫敦則在84年。
80年代,時裝秀的受歡迎程度並無減退,花款也相當多。如Thierry Mugler於巴黎Zénith體育館舉辦時裝表演,更吸引了 6000名觀眾。或是Yves Saint Laurent於98年的天橋秀,選擇在世界杯決賽後舉行,體育場擠滿了人,更有10億電視觀眾能收看直播。
由賽車場到大型體育館,這也象徵住天橋秀的「成長歲月」。
94年於紐約布萊恩特公園舉行時裝週,95年首個維密秀,98年Alexander McQueen的火焰天橋秀等,也把「Fashion Show」的內含義擴大。它,不一定是推銷服飾的手段,而是一種華麗壯觀、藝術化,或是蘊藏特定思想的跑道表演。
今日的時裝秀,是否變得太功利和狹窄呢?丹麥設計師Barbara í Gongini曾說:「Unfortunately this is a concept which can only be executed by the big players of the industry who are strong in capital.」(不幸地,這是個只能由資本雄厚的行業巨頭所執行的概念。)一場秀子,也許真的要傾家蕩產地籌備,但也不能保證成功。縱使如此,但很多設計師仍不顧一切,付出所有東西,通宵達旦的奮戰著。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給你看一場滿意驚喜的「天橋秀」嗎?
Reference: fashionista, eluxemagazine, dujour & slate
同場加映:
Style Capsule:從60年代嬉皮士到2017時尚,知道這個標誌背後的意思是甚麼?
Style Capsule:唱出社會縮影,她們是60年代的法國音樂代表「Yé-yé girl」
Style Capsule:30多年前的叛逆象徵Club Kids,自由狂野地度過人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