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SKS
有沒有一段年少時的友情是讓你念念不忘的?
西蒙·德·波娃 ( Simone de Beauvoir )在1954年創作的一部小說將於年底在法國出版,並將陸續被翻譯成其他文字。小說的靈感來源是波娃本人年少時與Elisabeth Lacoin的一段珍貴友誼,這部作品的出版或許會讓世人對她思想理念的形成以及後續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延伸閱讀|無形中失去了自己、放棄了自由?聽聽這9位女性怎麼說
談起波娃,人們會想起「第二性」(The Second Sex),想起存在主義哲學,想起她和沙特(Jean-Paul Sartre)的感情,但其實有這麼一個人,曾經對波娃產生過巨大影響,甚至讓波娃為此寫就了一部小說,卻很少為大眾所了解,如今這部小說終於要出版,人們亦終於能夠了解這段封塵已久的故事。
在波娃9歲時,班級裡來了一位名叫Elisabeth Lacoin的女孩,後來波娃會親切地稱她為「Zaza」。Zaza風趣、活潑、聰明、自信,能夠自如地與老師交談,而且獨立有個性,常常自己逛街、烘培、編輯「家庭期刊」,這一切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都是「反傳統」的。在回憶錄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中,波娃說:
Zaza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波娃,讓她明白女性可以過一種與傳統相夫教子完全不同的生活,並從此決定了她的人生道路。兩人很快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而「形影不離」( The Inseparables )正是這部紀念二人友情小說的題目。波娃很喜歡這位朋友,同時非常欣賞她的才華與智慧,常常自嘆不如:
“It was only when I compared myself with Zaza that I bitterly deplored my banality.”
(譯:當我將自己與Zaza相比較時,我深深哀嘆自己的平庸。)
—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
Zaza在21歲時不幸患上腦炎過世,不過在波娃看來,Zaza的死與家庭逼迫她輟學以及干涉她戀愛自由不無關係。在與束縛女性的傳統規則作抗爭的路上,波娃最終為自己爭出了一片天地,而Zaza卻沒有挺過來。多年後,波娃依舊對這段年少時的友情念念不忘,便動筆以她們的友情為原型創作小說,完成後她曾將小說手稿拿給沙特看,但Sartre認為小說缺乏一種內需力,並且對讀者缺少吸引力,出版社也認為小說過於私密化。猶豫再三,波娃最後沒有出版這部小說,不過與其他她不喜歡並毀掉的未出版作品不同,她一直將這部小說的手稿好好珍藏直至去世。
在故事當事人都已去世多年後,波娃的養女Sylvie Le Bon-de Beauvoir不久前決定將這部小說出版,她說早在初次讀到這部小說手稿時她就決定終有一天要將它出版,因為在寫作這本小說時波娃的寫作技藝已經完全成熟,並且這本小說是一部徹底寫作完成的作品。波娃沒有將小說銷毀也證明了她本人對小說的認同。讀過這本小說的波娃研究專家Éliane Lecarme-Tabone認為當初沒有出版是因為Beauvoir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總是過於苛刻,這本小說值得出版讓大家閱讀。
其實當初小說完成後,波娃尚未給小說定題目。Sylvie Le Bon-de Beauvoir在閱讀小說時發現「Inseparable」(形影不離)這個詞在描述故事的兩位主人公時反覆出現多次,遂最終決定將「The Inseparables」作為題目。「形影不離」大概也是對Beauvoir這段難以忘懷的友情最好的形容詞。或許我們應該慶幸,在大約一百年前的那一天,一位名叫 Elisabeth Lacoin的女孩出現在波娃的生命裡,從此世界上多了位作家、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女權主義者……她改變了世界,世人亦記住了西蒙.波娃這個名字。
Original cover image via Wikimedia Commons by Government Press Office (Israel) / CC BY-SA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5 May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作家哲學Elisabeth LacoinSimone de BeauvoirThe Insepar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