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浪蕩、反叛的新浪漫,有多少掙扎的音樂創作從香港的工廠大廈孕育,躁動的城市能量在本土音樂人的表達中千變萬化:混亂的、玩味的、兇悍的、甚至是令人不解卻深深著迷的……一連兩星期的Music Monday,Hf將推薦兩組屬於後龐克、噪音搖滾、工業音樂的本地樂隊。但這些標籤之外,我們更能從中窺探到一種略帶挑釁的姿態──這些本地音樂人深入地突進鋼筋叢林,以噪音和其創造的能量參加與生活的搏鬥。
回顧上週專訪|來自香港工廈的反叛能量──本地五人樂隊南洋派對 N.Y.P.D.
我們樂隊成員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家都會被另類的異色美學啟發,對此深深著迷。然而面對這種磨蹭,系統性的崩壞,會因為這逐漸異化的世界,日益加劇心中不安,焦慮與危機感。
– David Boring
同樣是受後龐克、噪音搖滾、無浪潮和工業音樂的影響, David Boring 在反抗姿態中顯得更加兇悍與黑暗,甚至有點驚悚。面對痛苦與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靠近。在David Boring的暴力美學裡,越去主動突擊黑暗和腐爛,才更能釋放香港這個城市帶給他們的荒謬和壓抑。
這個從2013年組成的本地樂隊在初期以後搖為主,摸索半年後隨著新主唱劉靜的加入,樂隊漸漸獨自開闢了獨屬的音樂風格。噪音,絕望的尖叫,以人性和甚至是在現場真實發生的團員之間的扭打,背後都是因為這個樂隊全體都在貫徹龐克精神,恆常的對抗,摧毀,與跳離社會框架的生活驅動方式。
樂隊在與Hf的訪談裡提到,在香港這個地方生活的狀態是極虛無的,尤其是當下的年青人,物質生活飽足,精神上卻貧瘠無比,催化成各式各樣的都市病。最近的社會環境則彷如是極端沈悶裡一個無可避免的章節。對於他們來說,創作的靈感大部分都是負面的事與物,與其用音樂的娛樂用途自欺欺人,還不如建構及解構痛苦,以激發由痛苦帶來的狂喜或靈性上的啟發,這般極端的創作方式倒能予人奇異的治癒感。
在David Boring的歌曲裡面,我們可以聽到寫實的醜陋,錯亂的情緒,與妄圖撕破無聊日常的表皮的衝動。噪音彷彿一種被迫直面自我和社會關係的一道催化劑,也是對香港這個城市被恆常壓抑的無力感的一種紀錄。
DAVID BORING – JANE PAIN (OFFICIAL MUSIC VIDEO)
Via YouTube/ David Boring
劉靜作為樂隊主音,負責提煉概念和創作歌詞,另外四位成員分別是,結他手張臻善Jason和Kit,貝斯手Jonathon,鼓手戚俊,平常編曲部分都是由大家jam著完成的。除了Kit和Jonathon分別是全職藝術家和音樂人外,樂隊裡也有人另外的職業是醫生和工程師。樂團五人各自的職業包含醫生、工程師、建築師及金融從業員,但看似按部就班的「中產」系統中,他們將反抗的生活哲學滲透在方方面面,乃至反抗自己的矛盾身分。這一切思考的過程,掙扎的狀態,構建了2017年概念專輯《Unnatural Objects and Their Humans》裡嚴謹的議題,介乎於向外爆炸和向內自省的兩頭,David Boring在極端的懸崖邊上探索存在於荒謬世界的可行型態。在3月中,樂隊公布正式加入倫敦獨立廠牌Damnably,並將在5月發行這張專輯的黑膠版本。接下來讓我們通過訪談形式更深入地了解David Boring:
Hf:HOKK fabrica | D: David Boring
Hf:樂隊成員各自喜歡聽的樂隊、音樂類型等?
D: 樂隊成立初時大家的共同啟蒙是工業噪音、龐克、後龐克,如 Joy Division,Public Image Ltd.,Sonic Youth,Swans,還有紐約 No Wave 場景等等。除此以外每人各自隨不同的心境和狀態往不同的支派或風格專研。
結他手Jason最喜歡Radiohead,任何心情也會聽;最近反覆聆聽的專輯則有 Miles Davies 的另類爵士經典 《Sketches of Spain》, 智利迷搖樂隊 Follakzoid 如夢囈呢喃的 《I》,Boards of Canada 的 末世預言《Tomorrow’s Harvest》等。
主音劉靜喜歡神經質的音樂,如強調營造苦悶絕望精神狀態的實驗噪音,或是暴戾又韻律性強、令人進入異樣高壓亢奮催眠狀態的工業電子音樂(EBM)。耳機長播著一般人難以接受的音樂如 Pharmakon, Dreamcrusher,Giant Swans。
鼓手戚俊最近喜歡聽Doom Jazz的playlist,感覺有點像電影配樂,不用歌詞也能說故事,營造空靈的氛圍,適合工作或溫習後的放空。
貝斯手Jonathan 喜歡Radiohead,早期的 Pixies,Portishead,Earl Sweatshirt,Charles Mingus,JJ DOOM/Viktor Vaughn。結他手杰是樂隊新成員,最近常聽接近自己近來的情緒和心情的音樂如John Zorn,Gabor Szabo,Der Eisenrost,Marc Ribot,Lightin’ Hopkins,Girl Band。
我們相信我們的音樂是寫實的,
希望能成為記錄時代的載體。
– David Boring
Hf:DB成員們各自認為香港生活狀態是如何的呢?會認為各自的狀態都有一個比較相近的底色嗎?
D: 一向深切地感受到,在香港這個地方生活,尤其是當下的年青人,一直處於一個極虛無的狀態。物質生活飽足,但精神上貧瘠無比,催化成各式各樣的都市病。特別是最近的社會環境,彷如是極端的沈悶裡一個無可避免的章節。
Jason是一名前線醫生,身心俱被近日的社會氛圍影響,構成了一種無以名狀的抑逼感,像被關進鴉雀無聲的黑房內,非常窒息。我們樂隊成員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家都會被另類的異色美學啟發,對此深深著迷。然而面對這種磨蹭,系統性的崩壞,會因為這逐漸異化的世界,日益加劇心中不安,焦慮與危機感。久而久之,要無可奈何接受失敗和荒謬,我們因為這不斷重複上演的鬧劇,變得越來越麻木。然而這一切的發生,並沒有伴以電影般可慢慢找尋自己的生活基調,和處理各自的心理狀態。
Hf:香港這個城市對你們來說,在創作中佔據了怎樣的位置呢?是否認同這個城市自然造就了噪音搖滾或工業感中龐克音樂?
D: 一直覺得香港人面對社會的種種荒唐與虛無,往往會取向以小確幸去逃避,社會的主流美學亦反映了這種態度。Cyberpunk電影中反烏扥邦的原型,可以在香港這裡得到很好的借鏡。可是,在這個城市,最受歡迎的樂種反而是輕鬆怡情的小清新。
對DB而言,推動或啟發我們的,很多時候都是一些負面的事/物。我們從來不視自己的音樂為娛樂用途的消耗品,反而那更像一種治療。相比起去透過愉快輕鬆事物得到慰藉,我們更喜歡去建構/解構各種由痛苦帶來的狂喜或是靈性上的啟發。
同時樂隊也有一種自覺,藝術作品在資訊泛濫的年代已過度飽和,每一個創作,樂隊自身的存在,對世界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就如你內在如何掙扎或蛻變世界也是不為所動的;但創作逼使你去思考自己與周遭一切的關係,以歌可泣的悲壯情節,或音樂般令人超然昇華的啟會,而是無聊又苦悶地滲入生活,乃變日常。我們每個人也正在慢慢學習如何去反應。這個過程對一個個體而言非常重要,是一種「我思故我在」的修養。
我們相信我們的音樂是寫實的,希望能成為記錄時代的載體。歌曲裡面探討人性各種邊緣情緒,醜陋表象的探究和反思,以及對自身和人類整體的厭惡和失望。工業噪音,後龐克的美學無疑是很好的根基,我們透過實驗噪音、樂隊理念、歌詞和設計,記載那種抽象但確實,充滿反差和錯亂,極壓抑狀態下的瘋狂和無力感。
DAVID BORING – MEN/蚊 (OFFICIAL MUSIC VIDEO)
Via YouTube/ David Boring
「Unnatural Objects」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集,
解構了當時樂隊宏大而又虛無的理念和世界觀。
– David Boring
Hf:時隔三年,《Unnatural Objects and Their Humans》將發行黑膠版本,在歌曲和或概念上還會有什麼修改嗎?以及過了3年後,你認為這個專輯所講述的概念框架還適用嗎?是否會覺得社會在加劇異化?
D: 黑膠版本的曲目上有所變動,亦為一些舊歌曲重新混音或錄音。專輯全部歌曲是14至17年間的創作,當時有種創傷後回顧、自省和記錄的意味。「Unnatural Objects」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集,解構了當時樂隊宏大而又虛無的理念和世界觀。
三年後重新檢視當時的創作,除了技術略為青澀外,我們意外地發現一個特點:當時我們已經有意識地去記載和刻畫的異像,到今天竟成為了解釋現今種種謬劇與敗像的一個穩固根基。就像先前提過的,對我們而言,現今的一切彷彿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章節。大碟的語調既悲觀又合理,投射的一套暴力美學雖令人不安卻又治癒,然而現今社會的加劇異化更章顯了對無可避免的壞處境中找尋自身意義的重要。所以我們覺得今時今日,這張三年前的大碟仍能夠做到一個重要又適時的角色。
*附2014年簡介:
“光天化日下的荒謬與邪惡,懶洋洋地蠶食著常理;
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每個人都是加害者。
DAVID BORING的第一張錄音室大碟以三大主軸、十二個章節構成一道窺探現代社會異像的草蛇灰線。取名為「Unnatural Objects And Their Humans」,專輯的概念建基於三大主軸 —「The Machine」、「Unnatural Objects」和「Their Humans」之上。
「The Machine」是一個母體,孕育著現代異托邦運行的潛規則;
「Unnatural Objects」審視異化社會中種種荒唐異象及其意識形態;
「Their Humans」以物化人類為切入點,寫實探討人性本質的醜陋和腐敗。
三條主軸因果互換構成十二個章節,配以極抽離的暴力美學,投射出樂隊對現代社會的想像,亦演繹了自身所見的病態、壓抑與虛無。
專輯採用精裝讀本的形式,捕捉聲音與氛圍以外的文字細節,呈現章節之間的關聯與邏輯,以文字和音樂共同刻畫這座搖搖欲墜的失落圍城。”
Hf:是什麼契機讓DB決定加入倫敦廠牌Damnably,之後還有什麼計畫嗎?
D: Damnably的主理人好些年前在網上機緣巧合下發現我們後一直緊貼樂隊的動向。19年 Damnably邀請我們出席美國奧斯汀的SXSW音樂節,並在不久之後邀請我們加入其廠牌。計畫除了為DB的2014大碟作出國際發行外,也希望作出歐美的巡演。而樂隊過去兩年間經歷了人事變遷。所以我們計畫一邊養晦韜光,一邊好好利用新成員帶來的新能量,嘗試再推遠自身創作的可能性,作出更大膽的嘗試。
DAVID BORING – Concrete and Grass Festival 混凝草 2017
Via YouTube/ David Boring
Hf:能推薦一些自己欣賞的本地band/musician給大家嗎?
D: 意色樓,工工工,Ex-Punishment,murmur,黃麒靜,貝斯手的solo project Jonathan Yang。電子音樂人如Tsala,ASJ。
Jonathan Yang – Could You See Me There ( Live at Wingfat )
Video via YouTube/ Jonathan Yang
黃麒靜 – 無題詩之二 / 飲江 (rough version)
Video via YouTube/ kei ching Wong
Listen to David Boring on Spotify
All photos courtesy of David Boring
TEXT & INTERVIEW: 虛繭
音樂,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更多Music Monday專訪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Music MondayDavid Boring本地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