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知其畫作而不知其人。美國畫家Grant Wood 1930年的《美國哥德式》是20世紀美國著名藝術品之一,據說與自由神像、Barbie、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並稱為美國文化的五大象徵,直到現在以此畫為藍本的惡搞創作不斷;不過Grant Wood的故事當然不在《美國哥德式》止步,他的作品仍有更多的意義值得我們探索。
先來重看一次《美國哥德式》,作品中一對男女的原型為Wood的妹妹和牙醫朋友,兩人木無表情、筆直地站在一所白色房子前,男的拿著乾草叉,女的凝視男方,他們身後房子的建築帶有維多利亞哥特式的風格,在當時的美國鄉村十分流行,也正好呼應了作品的標題。不過為甚麼要畫這樣一幅畫?直到今天仍然眾說紛紜,不過我們知道的是Wood是美國地方主義運動(American Regionalism)的先驅。
當時歐洲的藝術形式與抽象主義成為主流,而Wood本人也曾在巴黎和慕尼黑學習繪畫,但他卻與其他藝術家嘗試找回美國的本土藝術,以繪畫小城鎮和鄉村景觀為主,強調了自身文化的美,與80年代時中國的尋根文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這些具田園風味的畫作也成為人們解放心中壓抑的出口,在社會動盪時塑造了一個和諧繁榮的世界,有評論認為《美國哥德式》人物的表情和姿態是為了傳達美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
雖然Wood描畫了清新陽光的農村畫面,但相信你也不自覺地感受到作品瀰漫著一種不安和悲傷的感覺,就像暴風雨前夕風平浪靜的下午,安逸得來滲著點點壓迫感。我們不妨解讀更多:Wood被形容為一個膽小和矮胖的男生,與他父親所期望的模樣有所出入,同性戀的取向也讓他遭人排斥;他的自卑和不安感不斷伸延,直侵入他的畫作之中。
他的作品如《Spring Turning》和《Spring in Town》等都以飽和溫暖的色調描畫了鄉村景色,但亦保留了那種深藏暗湧之感,可以理解為Wood想向某個地方致意,但同時卻與其存在衝突、被邊緣孤立的情緒。似近還遠的關係,對家鄉的感覺有如《美國哥德式》裡二人的距離;這種矛盾的心理和複雜感,也正是Wood作品迷人之處。
22 April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