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Club:《藍白紅三部曲之藍》──如果憂傷能看得見的話,那應該是一抹濕凍的藍色
HF Crewon October 21, 2017 at 12:00 am
每年冬天,會特意找個沒有陽光的寒天,在清晨時分起來披掛厚衣,坐在窗旁默默地把《藍、白、紅》三部曲(Three Colours Trilogy: Blue, White, Red,1993-4)重看一遍,直至光隱隱透進來,才把旁邊的燈滅去。這一切就像與導演古茲托夫.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展開靈性的對談。這個寒冬的習慣久而久之已成為自己追念奇斯洛夫斯基的方式,而藉着這次書寫《藍白紅三部曲之藍》(Three Colours: Blue,1993)的機會,「提前」陷入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中經常探索的人性、那擦在人生邊際的無常這等母題,趁機好好沉澱自己。
如果憂傷真的能被看得見的話,那應該是一抹濕凍的藍色。《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藍色作為電影的主色調,卻脫離了顏色的純粹。這抹藍既是一份具質感有份量的沉重哀傷,亦承載着哀愁與憂鬱的意表象徵,是具象而富深層意義的表達,代表着茱莉獨對車禍後失去丈夫女兒所帶來的遺愛與掙扎、哀傷與抑壓,以及是纏繞不絕的傷痛回憶,令她飽受遺世哀痛的折磨,難以釋懷的沉鬱的心情。不難發現藍色經常以真實的形象出現在電影裏,如藍光會直接打在茱莉的臉或身上,像一種姿態或一句句的內心獨白,直接地向外(觀眾)表露潛藏於心的情狀,同時這亦是茱莉內心那揮不掉的苦痛、抑鬱與深沉的自我感知。這抹藍在電影裏衝破了顯現與隱藏、具象與抽象的對立,成為電影中一種既強烈又獨特的美學風格。
電影中的藍就像濃縮了的陰鬱,如開幕時女兒執着藍色的糖紙伸出車窗外,任其隨風飛揚,糖紙再自女孩手中飛脫,預示了女孩的微小的生命將如同糖紙的「命運」般逝去。車禍的發生天色和四周被暗藍色籠罩成昏沉的哀愁,一股難以屏息的沉重壓上心頭,成為了預言式的霧霾。
自車禍後,幽幽的藍光哀愁便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場景,像一縷的冤魂,不肯退去。茱莉回到大宅發現袋裏有一支包了藍色糖紙的棒棒糖,她隨即拆開肆意地吞咬糖果,彷彿大力啃咬便能將被勾起的思念、回憶和傷痛也一併咬碎,亦是對無以掌握的命運作出無聲的抗議和發洩;及後她在女兒房間扯下串珠吊燈的藍珠,折射出來的藍光打在她的臉,以至於屋外泳池的藍光水影同樣又再照到她臉上,甚至街上的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店舖的藍色玻璃櫥窗、門窗等,這些藍色的物品、藍光出其不意的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如同一再被撕破的傷口,不時提醒和勾起她失去丈夫和女兒這哀痛的事實,躲避不過。那哀慟沉重的憂鬱不經覺地鑽到她的生活裏頭,甚至幽幽的纏到身上蔓延到生命裏去。
這些微細的場面調度除了為全片抹上憂藍的哀傷,亦有貫穿電影主題的作用,亦正正因為這抹藍,才會能令更多的人記住電影中那份哀思,這或許是,除了奇斯洛夫斯基,世界上沒有誰能為深沉的憂傷調成最匹配的藍色。
愛電影的你,不可錯過Hf Film Club專欄:
《光之夢》,專注做一件事,可以用上一輩子的時間
《情慾色香味》── 讓影畫與畫作進行對話
有光的地方自會有黑暗,穿梭在霓虹下的陰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