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是不羈,是狂妄,是自我,是放縱,這些代名詞,放諸天下,人人都皆曾有過,有過當叛逆孩子的經驗,而這種經驗在《不羈的天空》(My Own Private Idaho)中看似曾相識,疼痛又殘酷。電影取材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中的青年王子不欲繼位及後來成為君王的故事,也講述青年在絕望抑鬱之中流浪街頭的心境。


Scott承受不了上流名門的虛偽,於是頭也不回,浪蕩翩翩,追逐自由的尾巴。在旅程中當上男妓,以放任墮落的姿態任由身心被委靡蠶蝕,是讓身為貴族的上流、端正和得體的身世覆上污名,企圖往自己身上扔下侮辱來向父母、家族、社會、命定的身份來場凜冽的報復。他為宣洩也像賭氣,正如他對父親說,這都不是真,時間一到,他就會變回好孩子。逃離和叛逆是Scott宣示自我的一種表態和方式,而且也說明了這不過是短暫性的游離。

至於出身低下層的Mike,在慣有的自由裏追尋母親的下落。旅途中不時會突然因渴睡症發作而抽搐昏暈,每每病睡迷糊之間總會夢到母親在愛達荷擁抱年幼的自己和白色小屋,畫面平和恬靜,好像每一次的病發都重回母親的懷抱,而愛達荷除了為他這趟尋母的路途帶來安慰外,更是他對安身的想像與象徵。


縱然兩顆寂寞的心碰上,Mike向Scott告白對他的同性情誼的心意,以至一起浪蕩街頭當男妓,流浪同行愛達荷、西雅圖、羅馬,一路上的奇異經歷並沒有讓兩人的心靈走得更近。Scott後來愛上意大利農家少女以及父親死後便離開了Mike,帶着妻子以端正的姿態重回上流社會,繼承家族財產業務,兌現了當初說要變回好孩子的承諾。明顯地Scott以叛逆對社會作出反抗,以流浪對自身的身份作出鞭苔,是一趟不帶負擔的自由體驗與冒險;相反,自小被遺棄、甚至是哥哥與母親亂淪所生的Mike,一直與街頭小混混聯群結隊,他們都是不被社會重視的邊緣人物,流浪街頭是被動且命定的。這從Mike與小混混為老朋友頭子Bob舉行簡陋嬉鬧式的葬禮,對比旁邊西裝畢挺的Scott等人為父親舉行嚴肅正式的葬禮,那一網之隔彷彿是將兩者的身世與階級的命運劃分開來。

兩人自以為可以浪蕩走遠,但跑了一圈,原來並未曾離開過或根本沒有走得太遠。Scott在公路上所追尋的不過是短暫的自由和自我後,完成了最後的流浪與墮落;而Mike單純的繼續追尋母親下落與自我的安身所歸,繼續未完的流浪和墮落無依。然而,與對方擦身而過的相遇,最後竟不曾留下痕跡,終歸彼此的出身殊異,一生各有要走的路。此時此境,曾經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All photo via movie still《不羈的天空》(My Own Private Idaho)
28 June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