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廈 x重慶森林 = 孤獨的守望者
重慶大廈位於香港旅游中心尖沙咀,它的外表殘舊、雜亂,與附近充斥的奢華商場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重慶大廈與周邊環境的格格不入,加上裡頭住著的大多是南非、亞洲、印度等不同國族的勞工、避難者、臨時工、小商人,基於普遍香港人對亞非族群都帶有不解與歧視的目光,重慶大廈一直被主流社會邊緣化,活像香港的孤兒。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Gordon Mathews在專著《重慶大廈》裡的說法:「香港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重慶大廈不算是香港的一部分。」
《時代雜誌》曾評論,重慶大廈是一個全世界最能體驗全球化的地方:多元的文化背景、過百種地方語言、民族宗教信仰也大不相同。如今,重慶大廈是香港「貧民窟」或「難民營」的代名詞。自1990年代初九龍城寨被拆除後,重慶大廈就取代了它的地位。這裡破敗、混亂、復雜,一般香港人會本能的退避三舍。但其實,重慶大廈在1960年代初剛剛落成之時,是幢高檔建築。變成今天的樣子,存在著不少歷史原因。起初,不少南亞裔人購買了重慶大廈的物業。這個傳統被繼承下來,即便後來大多數物業都轉手到從大陸來的新移民手中,租賃物業的仍舊大多是南亞裔,其中的住戶也大多是南亞裔或者非洲人。
重慶大廈這麼有名當然也跟《重慶森林》這部電影脫不開關系,影片的名字就來源於此,電影裡的幾個場景亦是取景於此。雖然重慶大廈在香港人眼中充滿了罪惡和肮髒,但電影總是有一種魔力,把一幢黑暗的大廈也可以塑造成為一個浪漫的森林。
重慶大廈裡頭住著的都是些背井離鄉謀求出路的低社會階層,包含著漂泊無根、生活不穩、孤獨疏離的特征。但在香港這極度物質化的城市森林裡,又怎會只有這些外來者才具有這些特征?本地都市人內心的無根,孤寂與自我封閉,其實和這些外來的勞工、避難者、臨時工沒什麼分別。
在王家衛《重慶森林》的文藝面紗下,故事中的四位主角都與外界疏離,身份或職位也不安穩,於是他們只能沉醉於自己的世界,只與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雖然心底是如此渴望與他人交流。就像影片開頭的阿武第一句的內心獨白:「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可是有可能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