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Lam是「媽的木工作室」創辦人,大學時期,她由木工學徒做起,大學畢業後開設了工作室,定時開班授徒。她堅持「只教有意義的班」,拒絕像市面上的Workshop「賣半製成品」,由零開始教授每一個學生。
HOKK fabrica: Hf | Lam: L
Hf: 妳是如何入行做「木工」?
L:原本想找一樣東西學,想做『學徒』由零學起,但不喜歡市面上的Workshop,因為大部分都是給半製成品你加工,做完就當學了,沒有意思。
經大學同房介紹之下,認識了一個木工師傅。初初不停學整木匙,師傅之後才教我「磨鑿」。後來師傅叫我一起教班,開班前他會先幫我「補底」。由畫圖開始學,學識了整「板凳」。
有一天我說:「我想開自己的木工作室」
我媽說:「好,你自己計劃好就行。」
Hf:為什麼會自己創業,開了這間工作室?
L:因為之前的店舖開始轉型,做不下去,而我希望繼續做木工。我當時躊躇應該找一份工作、繼續讀書還是到外國做木工學徒。剛好我的朋友想找人合租一個工作室,所以「媽的木工作室」就在這裡落地生根了,都是「見步行步」。
Hf:營運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L:要不斷想新的點子,開班時又要將工序儘量簡化,因為工序越複雜,收費越貴時間也越長,不會吸引到香港人。
女生做木工,優勢是細心。
例如「鑿榫」需要用人手,女生力度比較陰柔,
不會像男生一樣一下子就把木塊鑿爛。
Hf:木工師傅似乎男性偏多,是真的嗎?
L:以前女性穿膠花、在家煮飯,男性就會做以勞力為主的工作。木工是很講求體力勞動的工作。搬搬抬抬、操作機器、用「大Watt數」的電鑽,男性都會比較著數。
Hf:作為女生,有人會因此認為妳不能勝任木工嗎?
L:以前有街坊會覺得「女仔之家、大學畢業,點解要做木工?」。如果以母親的角度看,我很理解,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子女大學畢業,找一份輕鬆的辦公室工作,每個月一萬多元收入,收工就回家吃飯。但我是用體力勞動來換取這一萬多元,甚至,我也賺不到很多 。
舊式大排檔的凳,全部都是入榫的,可以用到幾代人。
Hf:可以講一下關於「蝴蝶榫」與破木的故事嗎?
L:「原木」通常會從中間裂開, 「蝴蝶榫」就能防止裂痕因乾燥而變得越來越大。做木工要避免用有裂痕的原木是沒可能的,因為會浪費木材,所以就會用「蝴蝶榫」來『修補』有裂痕的木材。
自己動手做,才會知道每一件東西得來不易,會懂得「珍惜」。
Hf: 最後,可以講一講做木工背後的理念和價值是什麼嗎?
L:珍惜。珍惜每一塊木之餘,珍惜每一件事物。很多人覺得 「買少一點」就行,轉個角度看,你「買好一點」,那件東西會用很久。關鍵就是你寧願付多一點錢、自己動手做,還是回內地買一張蔗渣板,用幾年就丟棄?
更多關於「媽的木工作室 Ma.de.Woodstudio」Facebook、Instagram
推薦給你:
讀設計的她,遇上讀藝術的她──專訪香港皮革品牌 Broken Fingers 背後的情侶檔
Artsy Men:每天對着木頭不孤獨,進入廿一由八 現代木匠Thomas的世界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13 Nov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