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象主義風格的大自然風景畫,素來有「印象派之父」之名莫內(Claude Monet)會是經常提及的藝術家。他結合光學與色彩之間對「𣊬間」的視覺印象,將風景畫的可塑性推至頂峰;但啟發莫內重新演繹光、色的他卻鮮有人說──他是英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英國當代視覺藝術大獎透納獎(Turner Prize)所紀念的藝術家 威廉. 透納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透納生於十八世紀的英國,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學習藝術。他早期的畫作受當時藝術學院院長雷諾茲(Sir Joshua Reynolds)影響,遵循古典主義色彩的學院派藝術(Academic Art)風格。隨著十八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展開,浪漫主義同時掘起,藝術家紛紛重拾對色彩的追求與迷戀,反抗新古典主義對秩序、和諧與平靜的理性追求,主張情感化、幻想性的表達方式。
在鼓吹自由的創作環境下,透納進一步研究光與色之間的關係,逐漸擺脫古典主義;像是畫作《暴風雪:漢尼拔率領大軍跨越阿爾卑斯山》(Snow Storm, 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雖這是一幅歷史畫,焦點卻落在大自然的宏烈壯觀。有別於一般古典主義畫作追求清晰細緻的技法,自然與歷史之間的關係透過「截取」不朽的瞬間表現出來,講究的是藝術家對自然的視覺經驗。
透納的光是顏料混合漸變而成,而色彩的變化源於光的折射,因此,色彩的表現張力不再局限於固有的棕與白;反之,色彩在不同的𣊬間之中變化萬千。這促使透納走出畫室,嘗試用水彩與素描等簡單快捷的繪畫工具,「截取」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精彩的𣊬間。
透納著迷於大自然的宏偉瑰麗,儘管不被當時的人所理解,然而他仍一意孤行,追求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暴、日落、晚霞、日出、霧霾或沉船,在空氣間捕捉轉𣊬即逝的光彩。透納的一生都在和藝術不斷對話,生性乖僻甚至無禮的他對身邊的至親可謂極為不仁,然而卻能為藝術而犧牲,將自己的性命置於藝術之後,終日埋首於畫作中,仿佛著了魔般繪出一幅又一幅令人驚嘆的光色。
在越見鬆濛的筆觸與色彩混合中,攝住了一幀幀大自然澎湃的一刻,卻又仿佛看到了繪者壓抑已久的情緒一下子全然爆發。畫中的世界靜止了,停留在最艷麗、最壯觀的那一分一秒,讓人在不知不覺間陷入靜謐,找到那永恆不朽中的一點喘息,也許這就是透納筆下風景畫作的迷人之處。
Reference: The Life of J.M.W. Turner by Walter Thornbury
同場加映
Decoding Art:從芭蕾舞畫裡看19世紀法國芭蕾舞者們的現實生活
畫裡的她總是拖著一副獅子的身軀──認識Leonor Fini
Vilhelm Hammershøi的畫,釋放了我疲倦的心靈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31 Octo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