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是人生的常態。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環往復。如同人與人之間只要碰過面,就必定會分離,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舞者如是, 踮起腳尖後揮別一次又一次演出,告別一個又一個拍檔。獨自一人擦乾眼淚後踏上那條夢的旅程,不再回首。虛實交錯的身份,每次演出中所擔任截然不同的角色是常有之事。今期Hf帶你走進城市當代舞蹈團,跟6位舞者談現代舞,談離別。
離別的宣泄,旅程的起步點

「The Power of Now」-Bruce
隨著科技發展,香港人日常生活常被喻為疏離,Bruce卻有另一番解讀。我們活在大數據年代,科技的聯繫讓彼此溝通更便利,社交媒體把你兒時好友再次拉回圈子裏衍生新的關係。The Power of Now(當下的力量)讓Bruce能站穩雙腳 。
最初讓Bruce走上舞台的,是Michael Jackson。他坦言自己只想誠實地對待每一場演出,感受當下。身體是很誠實的,每一個人在舞蹈過程中探索不同的自我。離合好比跳舞的落幕。Bruce分享自己最近的一次分離時聲線低沉許多,片刻靈靜後他微弱的聲音再次響起,儘管憂傷難過,心底裡卻感恩離逝的不需再受苦。「我把自己當成貓,牠去年離我而去。每當我想起牠時,總會忍不住想用舞蹈宣泄情緒。」
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十年前,我沒有選錯這條路。」-Terry
現代舞其實並沒有所謂完美身形,高矮肥瘦,都有其個性,在現代舞世界裏你能發掘人的多面與百態。為求身段完美,不少舞者都曾為肢體琢磨而受過嚴苛刻的經歷,但Terry說他們並非如此,反而他們唯一要求便是不能讓自己生病。言談間Terry給了我一個強調的看舞理由,就連他也無法掌控每一場演出,每一跳都是與眾不同。
練舞與現場表演明顯是兩種風格迵異的創作,他表達嘗試對舞者而言相當重要。只要不跳出編舞的感受,其實他們每個都擁有很大的自由度混入自身創意與想像。每一個角色都在Terry腦海中打磨,卻有一次讓他無法從角色抽身,「跳不出來」。那一次表演後他好幾個小時都不曾說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一個人靜待好長的時間後,他才慢慢走出來。生命力的演出,正正是 Terry心中認為舞蹈最打動人的地方。
相遇有緣,離別淡然

「每一天都在分離」-Ivan
每個人的一生都經歷著四季交替,彼環往復。Ivan形容自己像秋天,站在夏與冬之間的交界。淍零的落葉漫天飛舞後,在天空中久久飄零;正如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縱然再努力,卻只能是遺憾擦肩而過。分離日月交替,早已成為日常碎瑣碎事。他形容香港人急速驚人的生活節奏,同時為離合增加催化的作用。城市的氣氛強大得令人喘不過氣,每日都上演著離別的戲碼。正如舞台上的Ivan,愈在意自己表演的完整性與美態便愈難掌控呼吸。
「抖氣」也是一門學問,後來他學懂放下。以前的Ivan踏上舞台為的是感染觀眾,現在卻慢慢享受自己。作為舞者其實只是比一般的人對身體更敏感,以身體「說故事」。放開懷抱,他透過不斷的想像練習跳出編舞與自己滿意的效果。秋天看似淒涼,卻擁有放下的灑脫。「 每一個production 終有一天會離開。」
獨自一人,亦美亦孤獨

「看著鏡中的自己,覺得很陌生。」-Shirley
Shirley的世界就是舞蹈,只有綁上鞋帶,踮起腳尖的那一刻,她仿佛才能感到生命的意義。8歲學習芭蕾舞,長大後機緣巧合下漸漸加入現代舞團。鬆而不懈,緊而不僵。有別芭蕾的向外整齊一致的細膩,現代舞所注重的,不但是身體的線條,更是內外收放自如。跳舞時候的Shirley腦海裏只有專注兩字,讓情緒進入動作。「想像成一塊泥,把自己推開來。」原來現代舞的想像訓練最能幫助她把握角色的詮釋。
曾經一次演出,她所扮演的角色遊走在哭泣情緒與舞蹈之間。表演完畢,想起黑暗的回憶她久久未能平復,唯有時間讓她走出來。空無一人的練習房間,她笑言自己也曾經對著鏡子說話,那種陌生的感覺卻令她治癒心靈。「現在得著的,都是從失敗而來。」無可否認很多事情努力過後卻只是徒然,但這位陽光女孩卻說每一次的徒勞無功卻總會留下痕跡。
有一種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十年後我希望仍在藝術圈裡。」-Felix
全校唯一的班別被選上學舞,Felix 的舞者生涯有點「與別不同」。你很難想像當初本非特意接觸舞蹈的他,十年後對自己說的話卻埋藏對舞蹈藝術的濃濃熱誠。現代舞對他而言,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透過舞蹈更加了解自己。很多時候,觀眾看表演時往往會著眼於表演者肢體伸展和整體完整性,Felix 在消化觀者的目光同時更希望自己能感動觀眾。
他分享自己一次分離是最近一場與a cappella無伴奏合唱劇團合作的演出,當落幕人散時彼此互相欣賞卻同時感到不捨。離開總少不免傷感的,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卻每天都有。可有發現地鐵中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手持手機,缺乏溝通的疏離嗎?香港這個城市帶給他一種氛圍讓他可以從環境中尋覓靈感,他再把一點一滴累積並轉化呈現。
獨惆獨悵,情有獨鍾

「我對這個城市有種情意結。」-Mi
15歲的你在做什麼?Mi從15歲起便發現自己對舞蹈的喜愛。Mi有種獨特的堅毅與勇氣,為著夢想她能獨自一人跑到倫敦學習。經歷過難言的孤單,卻學懂獨立。兩年前,三位朋友同時離她而去。不難過嗎?當然不可能,但再傷心的日子還是得往前走。談到倫敦與香港,她坦言當地人相當自動,有別於情感內斂的香港人。然後她卻有種感覺希望回到自己的根,自己的家。
最令我為之感動的是她口中的夢想,彷彿踮起腳尖就能觸及。這並不是說當一位舞者是件易事,而是當她把心一橫追夢時一切的難題都阻止不了她。跳舞的時候,她無論技巧層面或每一個動作的線條角度都相當講究。對自己的嚴厲,是Mi對於舞者這個身分的最大尊重。






一年四季,你屬於哪個季節?橫跨香港、澳洲兩地,兩團一共二十位精英舞者和三位編舞將於下月上演以季節與生命為題的《易季 》。















2018年6月1至2晚上八時正
2018年6月3日下年三時正
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門票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SPECIAL THANKS TO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按此觀看更多《易季 》舞者的排練照片!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