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時今日,服裝的意義已遠超於掩蓋身體的層面;物料與剪裁的結合,也許象徵著一種個人感受、一種創意、一種聲音,甚至是一種突破。這位來自德州的25歲男孩,嘗試以不同的服飾雕塑為渠道,把時尚、藝術和性別之間的界限逐漸打破。這位自稱跨學科的藝術家叫 B.Anele ,也是一位非常規性別者 (gender non-conforming) 。
非常規性別者,拒絕被特徵化
非常規性別,又稱為性別變體 (Gender variance),泛指拒絕被二元性別(gender binary,即男性和女性)所區分的人。這樣說的話,無性別者(Agender)或疑性人(Questioning)不都是非常規性別嗎?非常規性別與這些性別認同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性別變體拒絕被二元特徵化,也不會去定義自己的性別位置。
最近CNN報導了一項新調查,指愈來愈多美國青少年拒絕被歸類在「男」「女」的二元性別區分下;其中,居於明尼蘇達州(State of Minnesota)的青少年佔了整體數據的3%,結果高於研究人員預期。不過,研究也指變性人和非常規性別的青少年一般的健康及心理狀況也較差。
作為社會上的「少數人士」,B.Anele希望以不同形式的創作,把我們的身體與周圍環境連繫起來,並以一種時尚方式來表現「我是誰」。
筆者第一次看到他的社交網站時,就已經十分佩服他的創意! B.Anele 兩年前開始製作這些可穿戴的藝術品:由水果蔬菜所製成的頭飾和大量拼貼式的服裝,設計滲入了不同的圖案紋理,剪裁也偏oversized及不對稱;各種原色搭配,令服飾多了一份活力。此外,他還製作雕塑裝置。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作品,必定是那蓬蓬的巨型假髮! B.Anele 運用不同的材料,構思出非一般的結構,並採用有趣而精緻的方式,嘗試令這種可穿戴藝術更貼近日常;這種不尋常的設計,成為了 B.Anele 表現個人身份的途徑。
由手掌拼合而成的上衣,衣服上手繪著不同的五官及笑臉圖案,以及那件超長連袖衣,也隱含著一定的象徵意義。作為非常規性別者,即使跳出二元性別體制之外,亦不代表他們會邊緣化; B.Anel 把這些服飾比喻成「你」──看似並非典型,卻敢於表達自己的不一樣,為自己尋找新的「出口」。
十月初,B.Anele的展覽’I Don’t Play That Game’ 圓滿結束。展覽上的展品──從原始的帆布雕塑服裝、肖像罐頭到雕塑——都離不開他的繽紛活力美學。B.Anele希望透過不同的媒介引起觀者更多的情緒,並思考服裝裡所隱含的包容。
「包容」,如今成為了時尚界的熱門話題。B.Anele認為,引已大眾討論固然是好事,但若然要扭轉整個美麗概念,他覺得藝術是有效的切入點,希望藉著不同的可穿戴藝術品,把「標準美」這種有毒的心態停止蔓延。
The fashion world needs to stop creating a box of what beauty looks like.
(時尚界得停止創造一個「美」的盒子了。)
-B.Anele,via Coeval Magazine
延伸閱讀:
醜得極致,醜得自我,就是「潮」的表現
時裝週的街拍照,隱藏著一個最殘酷的「完美」世界
風水輪流轉!被唾棄的Logo時尚,今天卻有一班忠粉!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16 Octo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