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地,全球第一部電影由盧米埃兄弟在1895年拍攝並上映。百多年來,法國電影都有很好的發展,而且對整個業界的發展有深重影響,在電影界中佔一席位。
有說法國電影越漸遜色,不及荷里活電影。只能說法國電影藝術性較重,缺乏精彩的特效,亦無爆炸性的場面,比起吸睛的畫面,更著重深義的故事和精巧的表述手法。更準確的說法是,法國電影滿足導演(藝術家)本人,是藝術品;荷里活電影滿足觀眾,是商品。
法國電影總是能透過故事,深入探討人性和情,其深意亦非能從電影中直接得知,而是要細心咀嚼電影中每個橋段。只要看懂法國電影,就能學懂人生。看多了荷里活大片,是時候回歸平實,欣賞法國電影,從中學習人生哲學。以下介紹四齣你必需一看的法國電影:
天使愛美麗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又名《愛美麗的異想世界》,是歷年來全球票房最高的法語片,女主角Audrey Tautou更因此戲一演成名,成為全球知名的電影紅星。電影講述法國少女Amélie孤單地度過了童年,成長後滿腔熱誠卻無處發揮。直至戴安娜王妃的死亡,使她明白生命脆弱而短暫,決定幫助身邊的人,為他們帶來歡樂。助人過程遇到不少困難,但Amélie總能用小計謀一一解決,最後更遇上了真愛。

潛水鐘與蝴蝶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改編自巴黎流行服飾雜誌ELLE前編輯Jean-Dominique Bauby的同名著作,以第一身視角敘述他被診斷出患上閉鎖症候群,全身癱瘓僅餘左眼可活動。及後他與出版社協議用眨眼寫書的方法,出版其一生的回憶錄。劇情不斷在Bauby的現況和回憶交錯,描述他一生與妻兒、父親、治療師的情誼,動人又深刻。電影的另一亮點是使用第一身視角,使觀眾與主角有同樣感受,更有共鳴。

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近20年來美國票房第三高的法語片,記述了1930至1960年代,法國著名女歌手小雲雀Édith Piaf悲劇而傳奇的一生。導演巧妙地以蒙太奇手法,穿插敘述一代歌姬的一生事跡。由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女孩,成為在酒吧賣唱的少女,再成為耀眼的巨星,當中情感上又遇上多番波折,最後更受盡病魔折磨,英年早逝。

歌聲伴我心 <Les Choristes>
又名《放牛班的春天》,講述音樂家Clément Mathieu到一家育兒院代課,發現院內老師都十分嚴厲地管治一班問題學生,但卻令學生更叛逆。Clément決定以音樂教化學生,並組成合唱團。電影表達音樂能傳達感情和感化他人,亦展示了老師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推薦給你
30 May 2015, 11:41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