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起男性,能名留於史的女性不多, 可說是少得可憐——只有一個可以在《史記》立紀。雖然𥚃頭的女性人物有四百餘個,可是整本《史記》卻有四千多個人物,也就是說女性只佔一成;而唯一一位立紀的女性,就是西漢的呂后。縱使她沒有正名為皇,但她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僵化觀念,肯定女性在歷史上的價值,開創「臨朝稱制」,她叫呂雉。
第一位臨朝稱制
通常說起臨朝稱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不過實際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其實是呂雉。 她首開了垂簾聽政的風氣,一直處於惠帝身後處理政事,是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另有武則天與慈禧太后)的第一個。
妒悍與狡詐
歷史形容她為人攻於心計、富有謀略、既冷酷又狡詐。或許這位女強人最為人熟悉的軼事,便是在高祖死後發生的「人彘事件」 。「人彘」是她發明的酷刑,將深受漢高祖劉邦竉愛的戚氏削斷手足、割掉耳朵、刮掉雙眼,又以藥將她變聾啞;她又為鞏固自己的權勢,殺了功臣韓信與彭越等人立威。
剛毅與不凡
雖然呂后因妒忌戚夫人而將她變成人彘,但事實上呂后的身份已早並非慰藉劉邦、擔心自己色衰愛弛的后妃,她的角色已不是一般的后妃之爭可以比擬。雖然她冷酷殘忍、心狠手辣,不過她於百姓而言卻是一位好的統治者,是一位具有雙重性的政治女性。我們不能忽視呂雉的剛毅與不凡:她有膽量,不甘心只屈於後宮,想與劉邦一起平定天下,展現她的果斷;她心思細密,計劃周詳,與民休養生息,減輕人民負擔,又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
我們必須將呂雉與歷史的大環境一併審視,才能公平地評價她。劉邦在位期間無法使社會趨於安定,反而呂后在位,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解決了糧食生產問題,人民流離失所的情形大有改善。她大幅改革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更被稱為「雌龍」。她不用外出,就能使天下太平。的確,呂后專橫殘酷,不擇手段,但她的政治眼光與氣度,卻絕非一般後宮妃嬪所及;她不但擺脫了女性爭竉的單一形象,還對歷史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Reference: 朱柳郁〈剛毅妒悍的鐵婉女人—漢高后呂雉〉《歷史月刊》,《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 Essential Texts in Transnational Theory》,吳濤〈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呂雉》〉《哈爾濱學院學報》&藍敏華〈《史記.呂后本紀》與其相關問題研究〉
歷史上的她,都認識了嗎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26 July 2018, 10:37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