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購物時,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Because when I shop the world gets better”)還記得女主角Rebecca在電影《潮拜購物狂》(Shopaholic)裏說過的話嗎?的確,雖然我們或許沒有Rebecca那樣瘋狂,但是看著電視的廣告、購物網站的大減價或名人的推薦,雙手總會按不住掏出信用卡。在物質主義至上的年代中,如果跟你說現在有一場拒絕購物的運動,你又會參與嗎?
延伸閱讀: Rethinking Trends: 這是Balenciaga剛推出的天價「購物袋」
綠色和平在2017年曾對香港人的購物習慣作調查,並統計出平均每個香港人每年會花費港幣10,000在衣服上,而八成人更指出他們會在學校或工作時通過網上平台購物。在剛過去的雙11,是網購網站「淘寶」每年最盛大的購物節。去年的雙 11則創下了不足兩小時突破千億人民幣的成交額。密集式的大減價以及網絡平台的便利,都為不少人給予自己購物的一個藉口。在這樣的風氣下,不少媒體和團體已開始關注過度購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特別是網上購物,運送過程和貨品包裝都成為了新一代的污染源頭。
根據報告指出,中國2013年因網上購物而生產的包裝廢料量高達92億。在這樣的討論漩渦中,慢慢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逐漸有一些KOL和blogger開始減低他們的購買力,並參與被稱為「拒絕購物的運動」(no buy movement)。美容博客主Hannah Louise Poston亦表示支持,宣布停止購物一年,透過社交媒體同時會記錄她一年不購物的經歷。同時在Instagram上不斷為出租衣服的網站Rent The Runway宣傳。 另外亦有名為Make Up Rehab的網上論壇為這場運動出一分力。成立目的為拒絕購買化妝品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在國外,支持減少購物的風氣已慢慢成熟,許多的KOL和團體都願意參與並宣揚這個訊息,但是在亞洲各地卻好像暫未見任何起色。
那究竟驅使我們購物的原因是什麼呢?心理學教授Ian Zimmerman曾提及心情會影響我們購物的衝動,若感受到壓力和不開心時,我們都會有意欲去購物。同時,當我們與貨品產生連結,如觸碰到或看見別人正在使用它的時候, 購物的想法就會產生了。身處大都市的我們每天面對車水馬龍、人潮擁擠的社會,壓力無處不在,會想尋找一種宣洩的方法亦無可厚非,再加上圍繞身旁的各種速銷或減價誘惑,要做到完全不購物的確是非常困難。
但是,我們亦不能以此為藉口肆意消費,在需要和想要之間或許我們需要劃下一道清晰的界線,只購入真正必須擁有的東西。正如綠色和平的執行策劃者鄧敏琳(Bonnie Tang)兩年前所言:「購物,不是可以達到真正快樂和和平的道路」。
你覺得停止購物困難嗎?你心裏也有「需要」和「想要」的矛盾嗎?留言告訴我們吧!
同場加映:
DESIGN: CHRISTY/HOKK FABRICA
26 Januar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