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不只是「年度最佳」榜單

hokk fabrica online magazine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每到年終,各類媒體或機構就會推出自己的「年度最佳」榜單,電影電視音樂書籍舞台劇⋯⋯無所不包,似乎是在幫助大眾節省時間,篩選出值得花精力欣賞的文藝作品,非常符合講求高效的時代潮流。不過,這種「高效」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All influence is immoral⋯Because to influence a person is to give him one’s own soul. He does not think his natural thoughts⋯He becomes an echo of some one else’s music, an actor of a part that has not been written for him”.

「任何影響都是不道德的⋯⋯因為影響他人就是把自己的靈魂強加於人。對方就不再用自己天賦的頭腦來思想⋯⋯他變成了別人樂曲的回聲,像一個演員扮演並非為他寫的角色」。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度最佳」榜單就成了年終各大媒體和機構的必備項目,幾乎所有形式的文藝作品都會被囊括其中。媒體機構們因為各自風格與讀者群的不同也會推出互不一樣的榜單。

年終榜單
圖書分享社交網站goodreads以不同時間形式列出的「最佳」清單
screenshot of goodreads

這種「列清單」現象其實不僅限於年終,只是在年終表現得更加明顯。在平日裡,各類「必讀書籍清單」、「必看電影清單」等等就已經很多。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清單的確能篩選出一些優秀作品,清單接收者不僅可以查漏補缺,還可以發掘到一些自己未曾聽聞的好作品。

然而不是所有東西都多多益善,「列清單」早已有氾濫之勢,大到老牌報紙雜誌,小到知名YouTuber都時不時地給大家列出各類清單。或許這種列清單的氾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所謂「高效」社會的產物:人們疲於學習與工作,沒有時間去廣泛地涉獵文藝作品,為了避免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某個差強人意的作品上,從推薦的清單中做選擇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廣泛的涉獵中,哪怕遇到很多挫折,一個人還是可以形成自己獨有的、在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從而也會擁有相應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用清單而是用自己的頭腦做判斷。過分依賴於清單便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只是將別人的思考生硬地搬到自己的腦子裡,難以對作品產生自己獨有的批判思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推薦清單的媒體機構就一定值得信賴嗎?每年全世界有海量的文藝作品被創作出來,製作清單時的選取標準是什麼,是否可靠?即便權威如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都曾被批評過於白人化(so white),評委裡白人老年男性佔比過大,那麼充斥著網頁的各種清單背後又是怎樣一番光景,接收清單的人真的了解嗎?

年終榜單
Twitter上發起的#OscarsSoWhite成為流行文化辭典的詞條
Screenshot of dictionary.com

太過依賴個別媒體的推薦清單甚至可能產生類似於「信息繭房」的效應。「信息繭房」這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Cass R. Sunstein在他的著作 Infotopia: How Many Minds Produce 中提出,其含義是:

「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並非全方位的,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

對於接收推薦清單的公眾來講,他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多為自己日常所喜愛的媒體,這些媒體有自己的風格和側重,推薦的清單必然也是依照同樣的標準。若沒有清單,公眾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有機會誤打誤撞接觸到更多樣的題材作品,可是在清單的框架下,公眾就只會在自己早已熟知和感興趣的方向中做選擇,不會關注到更廣闊的世界。

科技進步推動媒體變革至今,信息獲取更加便捷而問題卻更多這個現象幾乎可以算得上是老生常談了,未來會有著怎樣的走向任誰也無法妄下結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解決問題依靠的是獨立思考能力,而非跟在別人身後亦步亦趨。

TEXT: ELLEN N / HOKK FABRICA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31 December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WATCH | 如果地球能聽見,你會對地球說一句什麼的話?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