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饒舌歌手 M.I.A. 的紀錄片《革命/嘻哈/M.I.A.》,你準備好聽她的故事了嗎?

英國饒舌歌手M.I.A. 十年前以一首Paper Planes走進大眾的耳朵,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它是電影《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的插曲,但其夾雜收銀機聲、槍聲,輕快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和諷刺美國反移民的訊息,也是不容忽視的。若你想了解更多關於M.I.A. 歌曲以外的背景,就可以留意這部紀錄片《革命/嘻哈/M.I.A.》(Matangi/Maya/M.I.A.)。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IA Documentary (@miadocumentary)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IA Documentary (@miadocumentary) on

紀錄片先在辛丹斯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評審團特別獎,由M.I.A. 的大學同學Steve Loveridge執導,利用七年來拍攝的片段製作而成;內容當然少不了探索她的舞台演出和音樂歷程,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訴說M.I.A. 銀幕後的身份問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IA Documentary (@miadocumentary) on

片名叫Matangi/Maya/M.I.A.,因為這三個都是她的名字:M.I.A.於戰火裡長大,來自斯里蘭卡的她原名Matangi,是政治活動家的女兒,九歲時為了逃離斯里蘭卡的衝突,和家人以難民身份來到英國,這時取名為Maya,後來以M.I.A. 這個名字出道。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IA Documentary (@miadocumentary)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IA Documentary (@miadocumentary) on

現在她已是個身價非凡的藝人,曾經入圍奧斯卡和葛萊美獎,正因受眾愈來愈多,她才要談論大家避之則吉的難民危機,唱出邊緣人的心聲。所謂的邊緣人,其實也是當初的她,她有過被逼流離失所的體驗,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重新摸索人生的路。可惜一個異國人總被標籤成社會的壞蛋,例如無奈冠上小偷、恐怖分子的身份,或是個搏同情的傢伙。

All I wanna do is “Bang Bang Bang”
And “Click” “Ka-Ching”
And take your money
(我想做的只是「砰砰砰」
然後「卡」「卡擦」
和拿走你所有的錢)

M.I.A. 說: “You’ve got access to microphone, please use it to say something.” (譯:如果你有機會使用麥克風,請用它來說些什麼)現在這部電影就是她的麥克風,講她的故事,同時講難民的故事,你又願意聽嗎?

Learn more here

Cover image screenshot via Matangi/Maya/M.I.A.

聆聽她們的音樂和故事:

【專訪】剛柔並重的電子音樂──女孩與機器人主唱Riin
【專訪】黃玠瑋,一把溫婉而毫不軟弱的聲音
【專訪】當初的分離不會是結局,而是伏筆──台灣電音樂團妮可醬NekoJam

TEXT: NANA W/ HOKK FABRICA

16 Octo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WATCH | 如果地球能聽見,你會對地球說一句什麼的話?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