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她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聆聽
#HFASKS
你認為科技存在偏見嗎?
My heart smiles as I bask in their legacies
當我在他們的遺留下來的影響中取暖時,我的心微笑了
Knowing their lives have altered many destinies
知道他們的生命改變了許多命運
In her eyes, I see my mother’s poise
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母親的鎮定
In her face, I glimpse my auntie’s grace
在她的臉上,我瞥見了阿姨的風度
In this case of deja vu
這感覺彷彿似曾相識
A 19th century question comes into view
一個十九世紀的問題出現了
In a time, when Sojourner truth asked
曾幾何時,索傑納·特魯思*問道
“Ain’t I a woman?”
「難道我不是女人?」
—Joy Buolamwini
(*索傑納·特魯思是19世紀的廢奴主義者及女權運動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Joy Buolamwini ,是個寫媒體程式的詩人,她在研究臉部分析軟體時,發覺自己的臉並未被偵測到,更發現許多人工智慧在辨識人臉,尤其是深膚色女性時有非常高的錯誤率。為此她開始鑽研人臉辨識的技術,揭露人工智慧存在的歧視問題。
臉 部 辨 識 的 爭 議
利用人類臉部視覺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臉部辨識系統,由演算法來偵測和分析影像中的臉來做到身份鑑別,在公共區域或是個人手機都有可能運用到這項技術,可說是管制人員進出的創新科技。而臉部辨識雖然方便,但目前尚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除此之外還有資訊安全以及隱私問題的爭議,過去紐約時報文章還曾公開指出,臉部辨識對黑人女性有高達 21%-35%的錯誤率,對白人男性的錯誤率僅低於 1% ,對不同種族的準確度有極大的差異。
正 視 科 技 背 後 的 偏 見
在編譯臉部辨識的演算法過程當中,普遍的軟體開發者並未讓機器給予足夠多樣的臉部結構,像是膚色、骨頭等等,因此導致有些人無法被辨別出正確的結果。為了打擊科技如此的排他性,Joy Buolamwini 透過研究、藝術和實際行動,試圖讓大眾知道AI科技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中立,進而探討人工智慧產品所隱藏的歧視,她稱這個現象為「編碼注視(coded gaze)」,並創立Algorithmic Justice League,致力讓科技公平地為所有人服務:
So I invite you to join me in creating a world where technology works for all of us, not just some of us, a world where we value inclusion and center social change.
(譯:我邀請大家跟我一起創造一個科技適用於我們所有人,而不只是某些人的世界,一個更重視包容性和以社會變革為中心的世界。)
Cover image: Screen capture via YouTube/Joy Buolamwini
8 June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Her Story女性議題種族歧視Joy Buolamw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