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走在一條小巷中,每一弄都有可能是另一個出口。」這是台灣青春電影《 六弄咖啡館 》的點題精句。本片在台首次舉行媒體試片時,千人擠爆,片商臨時決定加開一場以饗捧場客,評論認為此作有別於一般青春片,甚至超越了九把刀的經典神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透露出不一樣的情感厚度和深度。
《六弄咖啡館》是導演吳子雲的長片處子作,吳子雲集編、導於一身,筆名叫「藤井樹」,《六弄咖啡館》正是改編其2007年同名小說,難怪全片把文字與影像結合起來,他放不下文字,正如我們放不去逝去的青春。撇開一筆,「藤井樹」名字源於日本著名電影《情書》的男、女主角戲名,藉網路世界打響名堂,首部小說《我們不結婚,好嗎》產於2000年,曾表示「停留在文字的世界,是等待與電影相遇的機會。」小說的叙事別具心思,讀者起初會以為是主角在說故事是,其實他是在講主角的故事。
《六》的演員陣容不弱,董子健曾獲金馬獎影帝提名、林柏宏曾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兩人在戲內飾演一起成長的死黨,還有天才少女歐陽妮妮和《狂舞派》成名的「小湯唯」香港演員顏卓靈。追女孩只是本片是手段,說的是現實與人心的距離,兩個人在不同地方做同一件事,這種同步的浪漫能否經得考驗?「每個人的青春都有歡樂、淚水,但還有一部份也許是缺失與遺憾。」這是吳子雲的說法。
本片的流暢度高,不失幽默感,兼具了文學的清新氣息,不管是愛情抑或友情,我們由少不更事到懵懵懂懂,再由學校來到社會,不禁會問自己「究竟是我變了抑或是他/她變了」,或許是「我們都變了」,從質疑中尋求認同。電影經過改編之後,把原著對世界的悲觀感減少了,配角戴立忍是定調的關鍵人物,使感嘆換化成追憶—-我就在這兒,等著你回來。畢業了,四散東西,各自紛飛,有人繼續進修,有人找到好工,有人馬上嫁人,有人迷失自我,約定可以是年少無知,也可以是一輩子信守的承諾。
「弄」,香港人或許不明所以,除了可說是一章樂曲之外,也有「小巷、胡同」的意思。香港是彈丸之地,土地供應變成嚴峻的社會問題,但換一個角度的看,也是我們之福,再遠也不過是由男的住屯門、女的住香港仔,但在台灣,一南一北,便跟相隔他鄉的long-D戀情無異。我看不見你的無助,你又看不見我的努力,關閔綠(董子健)和李心蕊(顏卓靈)在問對方的時候,其實問題本身已是答案,皆因他們的處境都一樣,關的無助與努力,一樣是李的切身感受。
結局未必人人接受得了,在此不作劇透,只能說評論大不同,有人會用政治不正確去評價結局,或許是華人社會比較保守,尾末也要加入電話號碼和文字補充(也可能是片商為了走進的學校的補救方法)。先別結局的設計,《六弄咖啡館》整體上可媲美《那些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也有說全片少了一幕撒手鐧,讓觀眾離席時仍能在腦海中迴轉。
最後一提,主題曲《半句再見》邀請了天后孫燕姿主唱,歌詞同樣由吳子雲包辦,悅耳貼題。電影於7月14日在台開畫,29日率先會登陸內地,9月8日於本港上映,好令人期待!
All photo via 《 六弄咖啡館 》film stills
31 July 2016, 11:17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