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霓虹藝術興起,不少人都開始欣賞霓虹藝術,甚至特地到一些擁有霓虹藝術品的地方拍照。的確,這些藝術品在微妙的黑暗中閃亮出獨特又搶眼的彩光,不一樣的色彩為整個空間帶來一種柔和而深邃的浪漫,難怪它們總是能夠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不過,在欣賞這些夢幻感十足的霓虹藝術品時,你又有否想過除了鑑賞它的美,其實我們也可以在霓虹藝術品中探討深奧的哲學?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著名的概念藝術家-Joseph Kosuth!

概念藝術是一種認為藝術品當中的概念,比起它所使用的物質和傳統美學更加重要的主張。60年代的時候,Joseph Kosuth的名字之所以街知巷聞,正正是因為他作為一位概念藝術家,對於霓虹藝術的一份執著。而他亦透過這些創作,不斷探索語言對於藝術的意義,找尋藝術的角色定位,甚至探討各種視覺語言的內在同一性。

哲學家Ludwig Wittgenstein對於套套邏輯(tautology)的研究,正是啟發Joseph Kosuth創作的靈感。套套邏輯的名字雖然古怪,但當中的意義卻是頗深奧的。它的意思,是指一些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可能是錯的理論,因為語句中沒有內容,不置可否,因此沒有錯的可能。就這樣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那就讓我們從作品中解說吧!

photo via tumblr
Joseph Kosuth 1965年的作品Five Words in Orange Neon,亦是他較為人所共知的霓虹藝術作品,正正體現了套套邏輯的概念。仔細一看,我們都可以發現其實作品的內容是空洞的。Five Words in Orange Neon,正好就是5個橙色霓虹字樣,沒有半點解釋,也沒有錯的地方,因為它根本沒有內容,符合了套套邏輯的概念。而作品亦因它所顯示的,和它的意義相同,而表達了視覺的同一性。
1969年,Joseph Kosuth發表了類似的作品Five Words in Blue Neon。

Five Words in Blue Neon, 1969
photo via Pinterest@michellethemaker
除了霓虹藝術品外,Joseph Kosuth亦曾經發表過不少充滿哲學性的藝術品,如著名的One and Three Chairs(1965)。如果大家對藝術感興趣,有機會不妨鑑賞Joseph Kosuth,或許我們未必明白當中深奧的哲學理論,但亦能夠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Reference : theartstory, thecreatorsproject, art-ba-ba & artelectronicmedia
推薦給你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16 Octo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