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Story:「女權主義不是憎惡男性」,她是《神奇女俠》導演Patty Jenkins
HF Crewon December 22, 2016 at 12:00 am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大概算是2017年最讓人期待的荷里活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在於以女性為主角打破了以前男性主導超級英雄電影的傳統,更在於它背後的導演──Patty Jenkins自己就是一名女性,這在女性導演鮮有執導商業大片的荷里活實屬難得。
Jenkins本人的成長經歷也非常具有「神奇」色彩。她的父親是一名美國空軍將領,母親是一位環境科學家。因為父母的關係,她兒時曾在15個國家居住長大。本在紐約庫伯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學習繪畫的Jenkins後來逐漸對電影拍攝著迷。她當時對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拍小型獨立電影謀生的導演。在2003年她拍攝了電影《女魔頭》(Monster),女主角Charlize Theron獲得包括奧斯卡、金球獎在內的多個重量級獎項。不過在拍完《女魔頭》後,Jenkins改變了以前只拍獨立電影的想法,她想拍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神奇女俠那時已經是她的最佳選擇之一。
When I made Monster and they asked me what I wanted to do [next], I immediately said, ‘I want to make Wonder Woman”
—Patty Jenkins
(譯:當我拍完《女魔頭》,別人問我我接下來想拍什麼,我立刻回答說「我想拍神奇女俠」!)
2005年她就收到過《神奇女俠》的劇本和拍攝邀約,不過當時她還在懷孕中,她也無法做到生下孩子後立刻離開去拍電影,所以電影計劃一直未進行。
When I’m on a movie, I’m unavailable, everyday for a year and a half. You can’t do that with a little baby. Somebody might be able to do it, but not me.
—Patty Jenkins
(譯:當我拍電影時,我沒有空閒,這會持續一年半,每天如此。你不能這樣對待寶寶。有的人可以,但我不行)
好在兜兜轉轉,Jenkins最終沒有錯過《神奇女俠》。對於如何將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改頭換面,變為女性主義題材電影,Jenkins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一些塑造超級英雄所慣用的技巧在《神奇女俠》中同樣適用,另一方面,Jenkins在努力平衡神奇女俠自信、強大的一面和女性、柔和的一面。她同時也不希望像那些男性超級英雄電影一樣,將配角扁平化,所以在電影中並沒有弱化男性角色的戲份。
I didn’t want her to be a ball buster. I didn’t want her to be bossy. You can be powerful and also loving.
—Patty Jenkins
(譯:我不想讓她成為一個打手,我也不想讓她太專橫。你可以很強大同時很有愛心)
這些對塑造神奇女俠人物形象的想法可以在Jenkins對女權主義的想法中找到來源,她認為女權主義不是激進地燒掉胸罩、憎恨男性(Feminism is not about burning bras and hating men),而是爭取性別平等。Jenkins同時也表示自己能完成這一切也有賴於丈夫Sam Sheridan的支持。她的丈夫是一名作家,著有書籍A Fighter’s Heart和 The Fighter’s Mind,講述了世界各地職業拳擊手的故事。兩人在2007年結婚,有一名可愛的兒子。
We need to educate boys, show boys strong women in powerful positions. It’s all about expand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what women can be.
—Patty Jenkins
(譯:我們需要教育男孩,向他們展示一些處於重要位置上的強大的女性。這些都是關於拓展女性發展的可能性)
期待明年上映的《神奇女俠》能為我們帶來一個與眾不同的女性主義超級英雄故事。
Sources and references: Wikipedia, Collider , Enter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