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常被關於過去年代的影集所吸引,尤其是那些能挑起成長回憶的80、90年代,這次要介紹的紀錄片於1996年拍攝、2000年剪輯,記下了當年一群被稱為「骯髒女孩」(“Dirty Girls”)的13歲女生的生活。


Video via YouTube / Michael Lucid
她們有多骯髒?依片中其他同學形容,她們「穿垃圾、化奇妝」,還有「自Kurt Cobain去世後就沒有洗過澡」(Kurt Cobain於1994年去世);大家都以半取笑半嫌棄的態度批評這群Dirty Girls的外表,有人甚至說:「她們將瘋狂和醜陋推至最大的限度,我不明白為甚麼要這樣做。」(“They extend to the greatest limits of insanity and hideosity and I just don’t understand why that’s something that they strive for.”)
聽起來還真不堪入目,不過事實上這些Dirty Girls只是穿著得比較隨意,而不洗澡的說法也只是一個謠言;兩位主角Amber和她的姐姐Harper沒有像其他同齡的人一樣花時間打扮,沉迷追趕潮流,還向同學派發自己製作的雜誌,這些離群的行徑久而久之就成了她們被當成異類的原因。
這本雜誌解釋了她們的想法:
I have a right to be mad.
I have a right to be sad.
I have a right to be disgusted.
You don’t have to right to tell me to shut up.
她們違背了社會的約束,覺得不用以光鮮的外表來討好任何人,做自己就可以了, 覺得舒服就可以了;那些將別人扁低的人只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價值,利用將他人邊緣化,來獲得自己的自信。Dirty Girls某程度上就是以隨性外形為媒介的「暴女」(Riot grrrl)。

現在回看紀錄片,我們當然覺得批評者的行為差劣,尤其是他們在不了解別人的情況下就肆意取笑,不過就在導演Michael Lucid最近將片段放在YouTube後,片中人紛紛再次聯絡他,還有人為當時的懵懂無知道歉。
有時候別人的惡言其實未必出於你做錯了任何事,只是他們在找一個娛樂的對象:刻意觸怒你,讓你墮落,然後他們從中找到樂趣。要是你的意念不夠堅定、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你很快會成為一齊嘲弄Dirty Girls的其中一人。
Living wildly is something that I definitely care with me today, and living animalisticaly, because what that means is tapping into your animal which is your truth.
(野性地生活是我今天想追求的東西,因為這意味著看到自己的真性情。)
—Amber, 2013
長大後的Amber在2013年回顧當年
Video via YouTube / Michael Lucid
Reference: Dirty Girls (1996) by Michael Lucid & LA Weekly
DESIGN: BIRD M/ HOKK FABRICA
6 Ma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Dirty Girls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