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紐約著名的同志街克里斯多佛街(Christopher Street)上,就算未踏入每年的「同志驕傲月」,街上都已開始熱鬧了。今年是「石牆事件」(Stonewall riots)50週年,而這宗後來成為同志平權的關鍵事件發生之處,正正就是位於這條街道上的一間小小酒吧The Stonewall Inn。
這座建築象徵了紐約的性小眾。當時他們站了出來,從此不再活在黑暗之中。
This building is a symbol of a time when LGBT New Yorkers took a stand and vowed that they would no longer live in the shadows.
─ Meenakshi Srinivasan
將時針撥回50年前6月28號的凌晨時份,當時酒吧內有不少同志在消遣,遇上了他們見怪不怪的的突擊搜查行動。不過這次搜查對他們而言卻是來得太突然又強硬──這次警方幾乎把所有人,包括員工及顧客,都趕出酒吧,部分人甚至被鎖上手扣。這次行動令酒吧內一些客人極為反感,甚至大感憤怒,最終激起了一場改變同志史的騷亂。
當晚,警方和酒客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而事件也未有簡單平息;翌日,一大群示威者到了事發地點(石牆酒吧)附近聚集,認為警方大大打壓了同性戀者,而這次騷亂及示威就變成了後來的「石牆事件」。
+延伸閱讀|多倫多不僅擁有彩虹社區,還有一年一度的LGBT電影節
平權運動催化劑
「石牆事件」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同志群體首次對政府迫害的集體抗議,也成為了國家、甚至是全球性小眾權利運動的標誌事件。
然而,事件中同志所受到的不友善對待已不是一時三刻的事。在60年代末的紐約,歧視同性戀是普遍且嚴重的現象,而「誘使」他人進行同性戀關係也是非法的,刑事法更允許警察逮捕穿著少於三件「合符性別規範」衣物的人。種種不平等的對待,令這場連續6天、爆發式的抗議行動變得合理起來,而事件也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同性戀平權運動的催化劑。
+延伸閱讀|Ezra Miller的「七眼豔唇妝」,就是出自Mimi Choi的手
別具意義的酒吧
說回這間石牆酒吧,當時紐約甚少有對同性戀酒客持開放態度的酒吧。雖說這間石牆酒吧沒有營業執照,各種衛生及消防設備亦不甚齊全,但仍給當地的同志社群認定為社交基地;對於LGBT社群而言,這裡是他們公開展示自己真正一面的地方,能放下防線,進行社交。作為同志文化盤據的空間,石牆事件在這裡發生,令事件別有意義。
事件發生後,同志權益的議題進入了大眾的討論話題中。除了美國,世界各地不同的性小眾平權組織紛紛成立,更將每年的6月27日和28日訂為「同志驕傲日」,從究件衍生出來的同志驕傲遊行(Gay Pride)也紛紛在多個城市舉辦。
+延伸閱讀|Troye Sivan及其男朋友一起出現在M.A.C最新短片中
酒吧重開
在事件爆發後,這間有著紅磚頭、灰泥外牆的酒吧一直營業,雖然給視為同志文化的「聖地」,但直到2006年,酒吧卻因為管理不善而結束營業;幸好在當地商人、LGBTQ社會運動人士Bill Morgan 和Kurt Kelly的支持下,石牆酒吧才得以於2007年年初大幅翻新,再度開幕。
「你想要好好看待自己的歷史,而這是一段同性戀的歷史。」接受Vogue訪問時Kurt Kelly曾這樣說。對他們而言,重開酒吧並不是商業上的決定,而是為了守護這個對同志文化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
為你推薦
DESIGN: CHRISTY.L/ HOKK FABRICA
10 Ma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