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你們、她們、他們……究竟「我們」是誰?The Us Issue的每週一,讀一個關於「我們」的故事。
今時今日,流浪成為了一種對墨守成規生活的反抗,年輕人拋開食好住好的旅行態度,有的甚至裸辭即興出走,讓冒險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說到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流浪民族,不得不提的是這群以四海為家、樂天知命地過每一天的民族法國人叫他們波希米亞人,俄羅斯人叫他們茨岡人,保加利亞人叫他們做Kalaidzhi,西班牙人叫他們做吉卜賽人,而他們則喜歡稱呼自己做羅姆人。
羅姆人(Romani people)沒有自己的國土,這個遊牧民族源自印度北部,大概在一千年前經中西亞來到歐洲,經過千年的遷徙後羅姆人的足跡踏遍歐美,目前估計全球共有1.1千萬人口,大部分定居於歐洲,亦有部分仍然過著流浪的生活。深色的肌膚令羅姆人多年來受到壓迫——中世紀時被歐洲人抓去當奴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納粹德軍屠殺,直到今天在很多國家中屬於少數民族的羅姆人同樣面對社會歧視和同化。
雖然羅姆人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他們倒有屬於自己的國旗。1933年由西歐的羅姆人所設計,國旗以藍綠為主色,中間紅色車輪代表了羅姆民族流動的特性。如果今天想找羅姆人的話,可以去位於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以北,近科索沃邊境的貧民窟Shutka。Shutka是目前世上最多羅姆人集中的地方,被視作「世界羅姆之都」,那裡的官方語言是羅姆語,那裡的羅姆人亦有屬於自己的電視電台報紙等媒體,還培育了「吉卜賽歌后」Esma Redzepova。
羅姆人是天生的表演者,他們體內流著舞蹈與音樂的血液,祖先從印度帶走的舞蹈和音樂亦隨著羅姆人穿越不同文化而變得更豐富和多元。不同地區的羅姆音樂和舞蹈都會有所不同,而羅姆音樂亦深深影響著爵士、法蘭明歌等發展。
Video via YouTube / magicfiddle
印度Rajasthan 吉卜賽歌舞
Video via YouTube / maggiechenjm
近年流行波希米亞時尚風,但其實羅姆人正是這個風尚的始祖!羅姆人會穿飄逸的衣服,男性會穿飄逸的上衣,外面加上背心,戴上帽子,留有一把不羈的長髮和鬍子;女性會穿色彩繽紛的飄逸長裙,腰部束上流蘇圍巾,綁上頭巾。不論男女,他們都會穿金戴銀,最標誌性的就是他們的金幣造型首飾,用作顯示一個人或家庭的富裕。其他人會努力仿效羅姆人的「隨性」的時尚,但羅姆人之所以「時尚」正因為流離浪蕩的他們從來都不太理會時尚,擁抱自己的不修邊幅。
流行文化喜歡將羅姆人描繪成神秘的樣子,又或將他們刻畫成奸詐的模樣,其中一個較為深刻的形象相信是迪士尼電影《鐘樓駝俠》中機靈和勇敢的Esmeralda。流浪的生活訓練出羅姆人強悍的性格,卡通中Esmeralda一番說話依然套用於今天的情況。面對著今天的難民、今天社會上的少數族群,我們又是否願意接納這些寄居者呢?
每年四月八日是國際羅姆日,人們會在這天慶祝羅姆文化,以及提升公眾羅姆人目前所面對的處境。
Reference: Blond-gypsy, Live Science, Wikipedia
DESIGN: CYAN F/ HOKK FABRICA
26 December 2016,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波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