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用三千字而無法表達的,詩人只需要八行。」
– 林立青
摘自《別忘了,許願池也吃金幣》推薦序
大多數人以為詩是離地的、是有距離的。這種讀詩的煩惱,大抵歸因於自幼老師的教導:詩句的神韻只可意會,不盡言傳。筆者亦曾有此感,直至遇見香港詩人青木原;他的詩,關於你、我、他,保證你全都看得懂。
「青木原」是日本富士山下的一處不歸林,但凡踏足指南針便會失靈,加上古木參天的迷離地勢,就連當地居民也不敢擅自進入這片自古已然的自殺聖地。無獨有偶,同名詩人青木原,彷彿有著佛家所指的俱生我執,「有意識起便開始學習處理難堪,難堪是愛的缺失。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過愛,小時候只有看見大人們互相傷害和憎恨。唯有從缺失自習,不停揣摩,不停犯錯,嘗試勾勒出愛的模樣」。乍聽充滿灰暗抑鬱,幸而青木原與他的文字往往滲洩著點點踏實與溫度。
彼青木原不見天日;此青木原絕處尋生
「因為悲觀,所以份外需要積極,積極是對悲觀的回應;正因為絕望,才如此努力地尋找希望。」
— 青木原,社會詩人
有趣的是閱讀時,不難發現青木原許多篇詩作也多番提及神、祂、上帝或肋骨的意象,卻沒有其他信仰的痕跡。讓人不禁思疑是刻意,還是潛意識地用上了?原來,「沒有事情比哀求上帝更無助。我希望有神,告訴我人為什麼這樣可憐」。在他來說,神的意象是書寫絕望。「『神』與『人』的對比是全能者與無能者的兩極對比,說到神便顯得人的一無所有。 」
縱然曾嘗試用其他價值來取代對愛的渴望,青木原還是無法填補缺口,浮現無垠的空洞感 。因此他的詩作實為一種自勉,是渴望心靈平靜、希望努力前行的具體呈現。「悲觀使我覺得一切都毫無意義,悲觀使我恐懼希望,可是這樣的話,我還怎樣要活下去呢?為了什麼活下去,這是每天也急需解答的問題,於是為了尋求答案,我又需要成為一個積極的人,去說服自己,再活多一天,再試試看。」
詩人以「青木原」這個自毀樹林作筆名,是因為終究離不開絕望,抑或早已在不歸林中找到綠洲歇息呢?怎麼說也好,至少香港這片青木原容得下一個人,拚命尋覓黑中的一扇光。
「一個我在自毀,另一個我在重建,我的文字是兩個自我在討論。」
— 青木原,社會詩人
彼青木原自我;此青木原憫人
「沒有同情,一切作品也是空洞的。」
— 青木原,社會詩人
細問以社會詩人自居的原因,青木原自若地指:「希望提醒自己詩作應該關心社會上的大小事。我覺得文學的情感是離不開人文關懷,那是一種對陌生人的同情,沒有同情,一切作品也是空洞的。」每年10月,日本的消防員與警察都得進入富士山下的自殺樹海清理大量屍體;而香港這位青木原,則日復日地以凝煉的文字為社會善後。
詩集的「憤憤」篇,就是這些零散碎片的合輯。他從不賣弄詩藝,只是淺白直率地觸及香港現實社會的惆悵。筆尖走珠擠出墨水,而墨水在紙上刮出生活背後的蒼涼與渴望。於是好奇青木原的筆可曾有斷墨的時候?「《碎》」,他吐出了這篇最難下筆的詩。「當時是一股炸彈襲擊的風潮,強者的侵略是正義之戰;弱者的反抗是恐怖襲擊。真相是無辜的只有平民,還有人類的自私與殘酷。」聽說只需用火機輕燙筆尖便能回復流𣈱,不過稍一不慎筆桿也就毀了;看來那次的炸彈或許太熱了,怪不得他的筆亦差點溶掉。
彼青木原靜止不動;此青木原流動不息
「我認為性別無需要定義,也無法被定義。」
— 青木原,社會詩人
訪問時青木原表明希望維持中性,意義在於「性別概念是流動的,世上沒有絕對的男人和絕對的女人。性別不被身體說明,也不因愛的對象而決定」。假如有留意青木原的Facebook專頁,他不只在沮喪與希冀、殘缺與現實之間徘徊,更在性別概念之中踱步,不曾為自己的性別定位。
「性別在時空與環境下流動,如同悲喜愛憎交換著陽剛和陰柔。」
— 青木原,社會詩人
在青木原的字裡行間,本文開端提及的「煩惱」只是庸人自擾;因為事實上,有時候連作者本人對作品的感覺也是流動的。「一些文字寫的時候是一個感覺,放涼了再看是另一個感覺。《火》是在憤慨的心情寫下的一篇,寫的時候憤慨,再看是悲哀。」
彼岸的青木原一片死寂,動物也罕至;相反地,此處青木原的一切皆是川流不息地轉換:性別、人與事、情緒以及時空。
最後,作為長期讀者,自然地跳過某些已閱的詩作,抽樣閱讀,與平日追看作品感覺如出一轍。然則當你一口氣由《楔子》到《後記》順著看,你會發現心緩緩的在《楔子》開始墜下,一直到《後記》才稍稍鬆了一口鬱悶。 每一首詩都為接下來的作品鋪墊和塑造氛圍, 不著痕跡地潤色了整體意境。他日倘若你翻開他的書,請記緊要慢慢的讀;不論作品鋪排,還是合輯整理,都顯出作者和出版社的苦心孤詣。
後記
說來實在抱歉,由收到詩集、訪綱至今,已有個多月,現在才完成這篇訪問。事實上,筆者早在詩集到手的週末便閱畢;久久未能成文的原因,大概就是林立青先生在推薦序開首所說的無力感,生怕未克烘襯詩人的文字,所以來到這裡也是盡力了。
詩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有《踏扁》、《聽筒》和《紅茶》,「這是一個心路歷程,《踏扁》和《聽筒》是記錄執著與執迷,而《紅茶》則希望開脫,希望蒼涼的心從此沒有四季。」當你閱讀《別忘了,許願池也吃金幣》時,不妨多加留意!
感激青木原特意為4月Editor’s Note《灰》撰詩,跟Hf實現了一場文字與詩的Art Jam!
結集百多篇詩和短篇小說的《別忘了,許願池也吃金幣》經已在各大書局上架。
Follow 青木原 on Facebook and Instagram!
TEXT & INTERVIEW:YANNI W/HOKK FABRICA
PHOTO:MII N/HOKK FABRICA
STYLING:ROSIEROOM/ HOKK FABRICA
LAYOUT:LAWRA L/HOKK FABRICA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