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Joan Crawford主演、1945年電影《慾海情魔》(Mildred Pierce)雖然是黑白電影,但演員們的服裝設計沒有顯得黯淡無光,電影開拍的時間正是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離場前的日子,女性的衣著開始變得簡潔利落。這部電影涵蓋了離婚、女性開始外出工作的時代轉變,也有著細膩的母女(Mildred與Veda)關係刻畫。
而Veda、Mildred和Ida,分別代表了三種女性:Veda認爲女性工作是令人羞恥的,以(會帶來權利和金錢的)婚姻作爲最後依歸;Mildred因婚姻失敗而被逼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是剛學會自立的女性;Ida從不考慮依靠婚姻來生活,不折不扣的是一個堅強的戰後新女性。
Mildred Pierce
I was always in the kitchen. I felt as though I’d been born in a kitchen and lived there all my life, except for the few hours it took to get married.
(我整天都困在廚房中,仿佛我就是生於廚房,然後一直長居這裹一樣,除去我結婚那幾小時)
—Mildred Pierce
Mildred(Joan Crawford飾)的丈夫失業後,一直爲鄰居烘培批餅以維持家庭開支,在離婚、外出工作之前,這一幕中我們看到Mildred身穿樸素的家居服,腰上綁著一條碎花圍裙。在1930年代,麵粉製造商會以碎花圖案來作包裝,因爲當時的低收入家庭會以麵粉包裝袋的布料來造衣服。右邊是Mildred的大女兒Veda,她身上的格仔西裝外套、高腰褲、手套和以白花綁起的馬尾,令她看起來仿佛準備要去騎馬一樣(事實上她並不會),反映了她渴望擁有與富人一樣的外表之外,也向觀衆確立了她與母親不同的特質。

Photo via Littlethings.com

Mildred的服裝像剛從丈夫衣櫃拿出來一樣,寬鬆的剪裁、格仔圖案和寬肩設計,也與戰後女性的穿衣歷史相應:外出工作的婦女會直接修改男裝衣服來作女裝的工作服。這種男衣女穿的現象,也是因爲女性需要更多行動力、更少限制而產生。

Photo via pinterest
Mildred在粉飾自己即將開張的餐廳時,上身的窄領襯衣分明是男裝,有趣的是下身穿了筆直剪裁、方便走動的鉛筆裙,以吊帶(suspender belts)裝飾。通常女性在穿上褲子工作時,才會使用吊帶,而這一套服裝融合了工作與陽剛元素(男裝上衣與吊帶)和陰柔的女裝裙,也許點明了Mildred這種卡在女性自主與依靠異性兩種意識形態的角色。

Photo via trueclassic.net
在她的連鎖餐廳營運取得成功之後,她偶爾會戴上設計偏向簡單穩重的胸針和小禮帽,與女兒Veda的白花胸針和花巧的禮帽形成對比。Mildred不會有太多的配飾,維持著堅強、男性化的形象之餘,也有著一絲母親的女性特質。從失敗的婚姻和現實驅使下,她學會自立,不會爲自己的出身而感到羞恥。但她唯一的弱點,是女兒Veda對她的期望;一直揮霍無度的Veda一直在透支Mildred的金錢和母愛,Mildred若沒家庭的枷鎖,就能真正成爲獨立的自己。

Photo via blogspot/ filmjunkieconfessions
而Mildred什麽時候才抛開Veda這個女兒對她造成的負擔?就是結局Veda誤殺了人後,Mildred穿著一身皮草到警局;本身愛女心切的她,在警官的盤問下,一眼就被識破她希望替女兒頂罪的意圖,被識破後,她再也沒有對女兒半分留戀:此刻她是自由的,Veda也遭扣留,而Mildred則首次感受到爲自己而活的自由,勞碌半生,首次像草原上的野生動物一樣,嘗到不受拘束的滋味。

Photo via wordpress/ theticketbooth
Veda
I can get away from this shack with its cheap furniture. And this town and its dollar days, and its women that wear uniforms and its men that wear overalls.
(我能逃離這間只有廉價家具的家,逃離這個只有身穿制服、連身褲,充斥勞動階層的小鎮。)
—Veda
喜歡看起來光鮮,也喜歡自己像千金小姐一樣登場的Veda,白色花是她最愛的配飾,以頭飾和胸針的形態不斷出現在她的服裝中。



白色是婚紗的顔色,也是幼嫩的顔色。她從不考慮用自己的能力獲得社會地位和財富,她鄙視自己的母親,因爲對她而言,女性要外出工作是窮人才會做的事,但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的一切是從母親身上壓榨回來。另一方面,她渴望通過與富人的婚姻來令自己變得高貴,第一次秘密結婚便被趕走,第二次搭上母親的男友,卻被悔婚收場。沒有從母親失敗的婚姻中學習之餘,她也趕不上時代的變遷,當戰後女性的地位因爲勞動而提升,Veda卻停留在維多利亞時期那種封建的性別思想中,不斷限制自我之餘,也傷害了身邊的人。
Veda無疑是美麗的,她也清楚自己的年輕貌美是最大本錢,用來勾搭富有的異性然後敲詐他們,就是她最大的野心;她是勢利的,母親在當侍應的時候,她用盡一切涼薄言語諷刺她,當母親靠自己的頭腦和努力升向上游的時候,Veda則表現出對母親的善意,搏取母親的溺愛,例如生日的時候收到一部名車做禮物。
她曾經與年輕的富有男性秘密結婚,後來被對方家人反對而離婚,離婚前還謠說自己懷孕,爲的是拿到大筆賠償。Mildred形容她低俗可怕,Veda卻反擊說自己是爲了離開這個低級的家,才會想盡辦法獲取金錢。這也反映出她從未尊重過自己母親,即使變得富有,在她而言,不是含著金鎖匙出生,怎樣做也是低級。
Ida Corwin
When men get around me, they get allergic to wedding rings.
(當男人接近我,他們便對婚戒過敏。)
—Ida Corwin
Ida(Eve Arden飾)與Mildred於工作的餐廳認識,兩位外出工作的女性互相扶持欣賞,不同的是Ida比起Mildred更加肯定自己,Mildred像迷途的小羔羊一樣,對於自己工作的事情依然不能接受,全靠Ida才能學會自立。當Mildred的裙子依然蓋過膝蓋,Ida的裙子早已是更加短的設計了,因爲這樣走動起來會更方便。後來Mildred開始營運自己的餐廳,Ida也像她的左右手一樣,一直在旁協助增長生意。


對於Ida來説,戀愛、婚姻全不是考慮範圍之中的事情,理智與獨立是她的標記。她不會佩戴飾物,服裝都是簡單俐落而束腰的剪裁。她其中一套較為明亮的服裝,是印有竹葉圖案的束腰上衣,竹葉不屈不撓、筆直和不爭鳴的特性,正正帶出Ida的陽剛特質,也讓人想起Marlene Dietrich的中性形象。
她不需要以服裝來取悅異性,也不需要靠異性來提高自己的地位,舉手投足也比Mildred更自信和肯定。不難想象,Mildred沒有這位獨立的女性好友在旁,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不婚主義的她,甚至讓人聯想到她是女同志的可能。
DESIGN: LAWRA/ HOKK FABRICA
10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